凌寒希望将尽可能多的世家网罗其中。
工厂虽然修建于庐江,出资的世家却可以囊括整个扬州。选择他们,也有利于之后将庐江郡的变革对外推广。
兴建工厂的这件事完全可以交给别人来监督。
这个时间里,凌寒又在庐江郡的书院中进行授课。
这种授课并不局限于精英班当中。事实上,即使是不识几个大字的人,也可以听懂流水线生产为什么能够更有效率。
庐江作为凌寒的大本营,兴建书院之时,有凌寒本人在这里宣讲读书的重要性。而在凌寒的眼皮子底下,世家也自然不得不拿出全部的本事帮忙宣传读书的好处。因此,庐江郡的义务教育普及率是最高的。
这种情况下,书院本身就成了最好的宣传口。凌寒每次到某一书院的某一班级进行讲课,还允许学生忽略彼此间的身份尊卑,提问交流,这无疑会成为一件值得口口相传的事情。而上课的内容,也就自然而然会被反复拿出来说明。
因此,三个月后的今天,整个庐江郡不管是世家还是普通百姓,几乎都看到了兴办工厂的好处在哪里。
这种情形下,凌寒也终于决定将修建纺织厂这件事给拿出来。
纺织,这原是除了种地以外最重要的事情。既然工厂能够提高效率,那么纺织厂按理说早就应当被提上议程。
迟迟没有开始,其中的问题便在于:纺织这件事,向来是由女子来完成的。
在程朱理学兴盛以前,整个封建社会对于女子的禁锢还没有那么大。然而尽管如此,大批量地让女子走出家门来做活儿仍然是难以想象的。
事实上,就连凌寒也不确定,自己提出这件事会面临什么程度的阻力。
不过,出乎他预料的是,反对的士人声音虽然不少,普通男人也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妻子走出家门。
但是,这种反对并没有闹到凌寒面前。
这就意味着,这件事是可以慢慢推进的。
州牧府。
张昭轻轻叹了口气:“殿下果真是要修建纺织厂了啊。”
心腹见状不由问道:“大人,您又要上书反对了吗?还是往殿下的府中走一趟?”
张昭却是摇了摇头:“三日前,我便听说殿下在城北书院讲课时提到了,叫……纺织的流水式,好像是这么个说法。”
“那时我便猜到,殿下是想要这么做了。”
实际上,早在凌寒兴建陶瓷厂,第一次对张昭提出官商合营时——虽然凌寒有权随意支配官府的财产,但张昭作为扬州刺史,免不了要向他支会一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