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甄家的事,贾宝玉也是后头才知道的。
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知道忠顺王的真正用意。
你不是会理政,处理国事处理的好么?这回事涉你亲舅舅家,看你是包庇还是不包庇……
包庇,他们自然有酸话说了,不包庇,嘿嘿,那可是你亲舅舅,你母妃的娘家,你身上的一切,都是你母亲带给你的。这么做,岂非忘恩负义?
忠顺王此举,无他,就恶心人罢了。
贾宝玉想通这一点,不但不生气,反而高兴。
忠顺王连这等招式都用上来了,可见也没什么别的招了,这岂非好事?
至于甄家欠的几百万银子,他也已经了解,确实大部分都是花在太祖爷和太上皇两位大佬身上了,人家只是替这两位背债。
这还有什么可说的,就算不讲私情,自家老祖宗花了的银子,能叫人家臣子填坑吗?
所以他自然不可能让甄家全部归还这几百万银子。
他也不怕忠顺王等人借此生事。
这件事,太上皇心中肯定也是有数的,不然,这笔账能在国库的户头上累计六七十年之久?
忠顺王爱闹就闹呗。
他想过,甄家这笔账,太祖爷和太上皇之所以都不给消掉,大概就是不想背上一个“奢靡”、“铺张”的名头,所以就让甄家一直背着,他们也不会让甄家还。
这等不体面的事,太上皇应该不会愿意有人拿到台面上来说。
所以,忠顺王不得太上皇喜欢,是有原因的,就是不会来事……
这些详细的情由,贾宝玉自然不会与邹氏细说,只是叫她不要担心,不会有什么事。
但同时也隐晦的提醒她,回南京之后,要将自太上皇下江南之后再发生的借款清理出来,按数补齐。
贾宝玉不知道甄家到底有多少借款是花在两位老皇帝身上的,但是他们要是自己铺张浪费,然后把账也全部算在两位老皇帝的身上,让圣人背锅,是不是也不大好?
看邹氏明白了他的意思之后,还是面色为难,他就知道,甄家绝对有这个意思……
摇摇头,没说什么。
见惯了大富大贵的人,实在难忍清贫。
甄家与贾家不同,甄家的立足之本,全靠圣眷。而贾家,靠的是先祖的军功。
所以,甄家哪怕一时比贾家富贵,但是败落的,也比贾家更快,更彻底。
这一次追债,就会扯下他们最后一块遮羞布……
……
邹氏离开,甄茯如愿以偿的仍旧留在贾府。
晚间的时候,贾宝玉终于忍耐不住,在好好沐浴一番之后,悄悄摸到秋爽斋来瞧探春。
探春的房间是没有隔开的,所以贾宝玉一进门,就能看见屋里的全貌。
包括低头在大理石桌案之后埋头作业的探春。
招手示意跟过来的翠墨留在外头,贾宝玉独自走进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