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洛兰延说:“臣也赞成皇上的打算。冯氏是最合适的人选。”
“当年崔浩国史之狱的事。太武皇帝当初重用汉族士人崔浩,得到一些汉姓高门贵族的支持,后来统一中原之后,太武皇帝就将他弃之不用了,命他修国史,后来又杀了他,又杀了很多汉族士人。崔浩死了之后,许多汉族士人都不敢再入朝了,朝中也无人再举荐汉人。朕想再重新拉拢他们,需要费一点功夫。当年太武帝杀崔浩,有他的局势考量,朕需得小心谨慎才行。”
第68章 他有心事
常太后让人去召冯贵人。
等待的间隙里,她让宫女打了水来,洗了脸对着镜子卸钗戴。李延春拿梳子给她梳着头发,嘴里笑说:“太后也不用担心了。皇上不是说了,这次立后,要在汉姓当中择吗?冯贵人是最合适的了,我看这事十拿九稳。”
常太后忧心忡忡,说:“你觉得冯贵人怎么样?”
李延春笑说:“太后已经决定了,怎么又反而犹豫起来。”
太后说:“倒不是犹豫,咱们随便聊聊罢了。”
李延春说:“臣看她跟刘襄关系挺好的,待小妹也真心亲热,这样不就行了?太后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冯贵人年纪还小,性情还是真纯的,反正臣看她心眼不坏。也明白事理,晓得谁对她好,不是会忘恩负义的。”
常太后道:“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我担心的是皇上。”
皇帝立汉姓皇后的意图很明显,是心向儒化,要笼络汉族士人。
这在本朝不是没有先例,北魏自立国起,道武帝,明元帝,太武帝,几位皇帝,都非常倚重汉人,最终牵涉出一桩本朝讳莫如深的大案,即崔浩国史之狱。崔浩是汉姓门阀,清河崔氏的代表,同范阳卢氏等族,俱是汉人高第。任职于魏,历仕三朝,深受道武,明元,太武三位皇帝信重,军国大事,莫不咨之。他向明元帝建策立太子监国,帮助太武帝平北凉,破匈奴,讨伐柔然,太武帝比之为张良。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下令诛杀崔浩。送往城南行刑时,卫士数十人溲其上,呼声嗷嗷,闻于行路。清河崔氏同族姻亲,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被连坐灭族。
崔浩的罪名,有说是修国史不当,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得罪了太武帝。又有说是他与拓拔叡的父亲,当时受旨监国的景穆太子争权,被景穆太子所害。
实际上的原因远没有这么简单,崔浩欲齐整人伦,在北魏的统治范围内,恢复汉人的贵族门阀制度,由此得罪了鲜卑贵族,太武帝恐惧,不得不杀了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