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到底是边境要事,不只是武将,文臣处亦有人站出来推举步山河。
步山河很少回京,一直都是在西北一带任职,这些年年纪大了,就守在西北防线以内的各城池中。与西北军而言,步山河就是他们的后盾。
有的臣子没见过步山河,也听过他的名字。
一步山一步川,赵国天下满山河。
不闻西北故人在,忠骨长留尘与土。
有他,只管往前冲。
死了,还有步山河的兵于前线收拾尸骨带回故乡。
朝上大批臣子如此,幼帝便宣步山河即刻从青州出发去西北军营。
快马出了皇城,一路接一路换马,直至传命官将旨意传到青州步山河之手。
**
下朝前,幼帝以担忧摄政王处理朝事繁忙,过于劳累,军中诸事顾及不上为由,令他此后与裕华长公主一道处理上奏的折子。
此举未免太明显了。
那陈淮汜,可是日日都将折子处理完的。
况且看他的样子,又不像是太劳累。
每日上朝就数他最轻松,不怎么发言,就那么立着。
就是不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还是长公主的意思。
转而一想,裕华长公主位同皇太女,最得先帝宠爱,是明明白白写在诏书里的。她要看奏折,并无不妥。
而且摄政王大人没有推却,干净利落地应声是,还谢过陛下。
**
赵杭一下朝,乐得去长公主府告诉赵棠这个好消息,却扑了个空。
寝殿只有洒扫的侍女,没有阿姐的身影。
大总管王通闻声而来,解释道:“长公主殿下在府里闷地慌,就命人套车出城走走。”
赵杭拉着一张脸,又羡慕又失落。羡慕的是阿姐可以出皇城,不用上朝不用去宫学不用应对老师张培元,失落的是他一直想该怎么跟陈淮汜开口让他与赵棠一起看折子,好不容易在朝上说了,陈淮汜也应了,赵棠却没个人影。
喜悦无人分享,大概是世间最寂寞的事。
一旁的王喜还提醒他:“陛下,今儿功课多,得早点回宫了。”
**
赵棠一大早就醒了,天晴好,还有徐徐的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