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兰之抬头看她,他们目光相触。
他低下头,暗自叹了口气。
“陛下既然这么说,便听从陛下吩咐了。”他说道。
上首的赵如卿笑了起来,道:“如此便好,选种育种之事你交给王萱,让她找人接手。明日你便直接到翰林院去任职。”
“是。”他应下来。
代朝的官职制度沿袭了魏朝,事实上翰林院与太学都不算是完全有关系的两个衙门了。
太学是专门教育天下学子的机构,而翰林院则司草拟内制之职。
到了本朝,赵如卿登基之后,却是把弘文馆给单独抬了一笔,分了翰林院的职责,这也便是翰林学士们心生不满的原因之一。
奈何弘文馆是难进,虽然从品级来说还比不上翰林院了,可地地道道的天子近臣比虚高一级的官职简直不知道要好到哪里去了。
忽然之间顾兰之从弘文馆到了翰林院,从顾兰之的身份来看,无论如何这都应当是一件好的事情,甚至连赵如卿的意图都能看得明白,便不由得让人议论纷纷,再加上最近太学的事情,大家便不由得猜想着赵如卿是不是要重新重用翰林院了。
不管如何猜想,中秋前太学便开了专门教人识字的书斋,是从翰林院专门拨了几个学士过去教授认字,并没有用到已有的太学中的博士们。
这书斋招手学生并不限出身和年龄以及性别,只教授最基本的识字,并不会教授经学或者其他,以三个月为一期,仅仅只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认字识字写字的问题。
一时间京中百姓们倒是积极响应起来,其中来报名的不仅仅有小孩子,还有年轻人,甚至有一些中年人。
尽管如此热烈,但派来教授的学士不过八人,第一期便按照先来后到,满打满算地收了四十人。
没有能够报名成功的人们也没有气馁,转头便问起了第二期开课会是什么时候了。
前来登记接受报名的学士笑着安抚着这些人道:“大家也不要急,顾大人的意思是这一期三个月上课,都是要我们把讲义全部整理成文,到时候分发到京中各个书院,三个月之后,每个书院都会承担起教人识字写字的课程,等到京畿周围全部普及之后,还会往各地发放。”
听着这话,那人有些好奇:“顾大人?是今次的探花郎吗?”
“正是呢!”学士笑道,“顾大人说了,这授课之事从前都是对着小孩儿启蒙,用的经书也不一样,现在是为了普及识字,还要短时间内让人学会,自然便要因地制宜,讲义也要根据听课的人改进一二。这次没有能报名上也没有关系,之后会有更多机会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