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玉本是个聪明人,又伶俐,只是平时心思不往正道上用,总想着走捷径。
可若是有人管束着,叫他把那份聪明劲跟那份上进的心气儿,用到对的地方,他也是不输于王长寿的一员得力干将。
穆明珠听着静玉表功的话,不由地往身后看了一眼。
因田地间本就道路崎岖,虞岱不良于行,此时也没有坚持,坐在由两人抬起的竹椅上,干枯的手攥紧扶手,眼神热切地望向田间长势喜人的庄稼。
这荒地能开垦成功,静玉固然有苦劳,但是源头还是虞岱的办法。
去岁寒冬,虞岱说要引水浸泡荒地土壤,而穆明珠竟然也答应了,静玉是没有办法,只能领着底下人干活,当时也闹得满腹怨言。
然而半年过去了,原本寸草不生的荒地上,如今眼看着就是丰收。
夏收过后,还能再种一季粟米。
这一片荒地在整个大周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对于襄阳城内外的百姓来说,却足够他们一年之中多吃几顿细粮。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莹白饱满的白米饭、细腻香甜的细面馒头,这些都是好比后世松露、鱼子酱一样的奢侈品,寻常农户家中根本没有人舍得这么吃。只有世家大族中的主人们,又或是穆明珠这样的皇亲国戚,才能够顿顿细粮,以至于像英王周鼎染上了王者之疾。
虞岱在田头一处要求放下竹椅,他自己摸着拐杖,坐到地头去,捻起细碎的土壤来看,又珍惜地托起小麦已经结了的麦穗。
穆明珠看他一眼,道:“留两个人陪着虞先生。”她缓步往田地深处行去。
静玉早已准备好了,此时底下人以银盘捧了一支还泛着绿色的麦穗上来。
静玉笑道:“殿下,您瞧——下官要他们选了最大的一支来……”
穆明珠倒是没有斥责他。
静玉便伸手取了那麦穗,避开麦芒,剥出一个个麦粒来。
他心里有别的想法。
原本襄阳行宫中有那个荆州都督邓玦,后来又来了那个黑脸的驸马都督,如今两个人都走了。
襄阳城中更还有何人,能与他静玉相争?
穆明珠看他大姑娘绣花一样剥那麦穗,不禁失笑,伸手接过来,道:“不是这么剥的。”说着拿了那麦穗在掌心一滚,便掉落下十几粒来,剥去外面的皮,里面便是泛着玉色的麦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