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期间,齐云每月的一日假,都会夜奔襄阳。
只是再没有第一夜的好运气。
穆明珠虽然留意着他会来的日子,提前处理政务,但总是不巧有突发的急事,要么是才抚定的蛮族忽然又闹出事来、因底下官员不能平等对待他们;要么是落雪成灾,压塌了许多屋舍,要连夜去视察民情;要么是春
潮汹涌,往堤岸边去与兵卒力夫一同守着、随时做决定。这等时候,齐云要么带着面巾,跟在她身后,只在无人留意处,与她悄悄牵一牵手;要么便是陪在书房之中,待到她处理完案头的政务,再回寝室抱着睡去,踏着晨起第一缕天光离开。
在穆明珠每月至少一次的游猎中,持弓驾马为她开路的骑兵,从最开始的百骑、发展到了千骑,待到她来到雍州的第三年春,已经成长壮大到了五千骑。
穆明珠来到雍州的时候,乃是元初十四年的秋日,仿佛是眨眼间,便到了元初十六年的秋日。
而穆明珠也已经十六岁。
早在去岁,在雍州实践成功过后的农事新法,经由建业城派来的使者,传到了大周各地。今岁的秋日,便是检验成果之时。然而各州的情况却参差不齐,方法都是好的方法,然而因各地气候土壤差别,没有虞岱这样的人亲自去查看试验,出产的粮食并没有达到在雍州的效果。虽然如此,整体而论,大周全境的粮食产量至少还是增长了一成。而有的州效果好,有的州却不进反退——因为并不是每个州,都有如雍州刺史穆明珠这样一心为公的强权人物。朝廷同样的政令发布下去,具体各地的实施程度却迥异,甚至有的地方阳奉阴违也是存在的。
但不管怎么说,雍州实土化大成功,而大周全境整体而言农事渐渐兴盛。
建业城中,立储一事又起了风声。
皇帝穆桢大约认为这是个好的时机,终于下令,要择周氏子孙之中,聪慧年少者,入建业读书,年龄上最小不论,最大不过八岁。
原本在读书求学这件事情上,的确是建业最有优势。
然而加了这一条年龄限制,再联系前后的事情一想,朝中无人不知,未来储君就在这批入建业读书的周氏子孙之中。
消息一出,豫州武王、潼州毅王、东扬州诚王乃至于雍州英王,全都行动起来。
其中除了英王年轻是第三代,膝下两个儿子乃是皇帝的重皇孙,武王、毅王与诚王都还未有孙辈,送出的都是自己八岁以下的儿子。
若是没有储君这个饵料在眼前,这些驻守重镇的藩王定然不肯送出子嗣。
然而执掌天下的位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可能,都能叫人争破了脑袋。
王爷之中,诚王最年轻,还未满三十岁,膝下只有两个嫡子,大的八岁,小的三岁,因王妃不舍,最后只送了八岁的长子入建业。
然而雍州英王府中,却是王妃作主,不只要送六岁的长子周清去,而且要连刚刚一岁半的次子周济也送去。
英王周泰恼怒道:“你真是疯了!送个一岁半的娃娃去,他会读什么书?陛下是要会说笑、伶俐逗趣的小孩子在跟前,可不要还需人哄着的婴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