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海帆并不急于进入正题,他云山雾罩地和冯立聊起了桐川的风土人情,借以试探冯立的口风。? ?? 可怜冯立从小出生在德国,跟着冯维仁回国之后,也几乎没在桐川呆过,桐川只是一个概念上的老家而已,谈不上有什么更多的了解。无奈何,他只能说说还在老家的亲戚,说某叔叔在哪个公社,某姑姑在某某单位之类。杨海帆从18岁到桐川当知青,到现在已经有12年时间,对桐川的熟悉程度远远过了冯立,但凡冯立说起某处,他必能讲出一大番渊源,倒是让坐在一旁看笑话的冯啸辰听了个过瘾。
聊了得有半个来钟头,冯立的耐心都快被磨平了,杨海帆这才假装不经意地问道:“冯老师,听说你母亲晏女士现在还在德国,有这么回事吗?”
冯立倒是一愣,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冯啸辰。冯啸辰不吭声,只是对着冯立傻笑,冯立只得扭回头来,冲着杨海帆讷讷地应道:“是啊,这也是刚联系上的,杨主任怎么消息这么灵通?”
“这样的喜事,大家都愿意传的嘛。”杨海帆打了个马虎眼,接着又说道:“失去联系这么多年,现在好不容易联系上了,晏女士就没有想回来看看吗?”
“嗯嗯,我母亲她倒是表示要回来看看的,不过还得有一些手续要办。”冯立说道。到了这份上,他即便是再后知后觉,也明白杨海帆的来意了。冯啸辰要回桐川去投资的事情,已经向父母都通报过了,冯立知道,杨海帆肯定就是冲着这件事来的。
杨海帆继续把话头往深处引,他说道:“像晏女士这样的爱国华侨,如果想回国来探亲或者投资,我们地方政府都是非常欢迎的。冯老师,在这方面,如果有什么需要支持的,你就尽管跟我说,我们范书记和熊县长都已经做过指示了,要求我们必须要尽最大的力量为你们服务。”
“是吗?那可太好了。”冯啸辰在旁边实在忍不住了,开始插话。就这么一件事,这位杨老兄兜了半个多小时的圈子,临到门口了,还在绕来绕去,这不是考验大家的耐力吗?他还不如索性直接把事情挑明了,也好听听杨海帆能够开出什么条件。
“我奶奶的确是打算回来投资的,当然,不是她自己的资金,而是她通过她在德国的学生引入的资金。杨主任,不知道桐川县政府这边,对于引进外资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冯啸辰说道。
冯啸辰开口说话,倒让杨海帆觉得有些意外。他从一开始就认定这件事的关键人物是冯立,把冯啸辰只当成了一个路人甲的角色。如果不是因为在人家家里不好颐指气使,恐怕他早就把冯啸辰打开了,省得这个小年轻打搅了自己与冯立的密谈。
可万万没想到,自己转了半天圈子,没引出冯立的话,却是冯立的这个大儿子开口了。刚才他进门的时候,冯立倒是给他介绍过,说这个大儿子名叫冯啸辰。杨海帆清晰地记得耿金宝给他介绍的情况,说这位冯啸辰是在冶金厅当临时工的,好像文化程度啥的都不怎么样。
“冯老师,小冯说的这个情况,是真的吗?”杨海帆假装惊讶地向冯立问道。
冯立又看了冯啸辰一眼,心说这本来是你的事情,怎么会引到我头上来了?可冯啸辰却只是向他扮鬼脸,不肯接话,冯立不知道儿子搞什么名堂,也只能是见招拆招,听听杨海帆的回答再说。
“这件事嘛,倒是有的,不过具体的细节……呃,还没有最后决定。”冯立字斟句酌地回答道。
没有最后决定?这分明就是要讨价还价的节奏了,杨海帆在心里盘算道。他心想,你都已经通过乔子远向于长荣喊话了,这不就是在向我们开价吗?现在说没有最后决定,分明是想听听我们给出的价钱,再确定如何行事。不过,从此前的表态来看,冯立应当是倾向于桐川县的吧,否则怎么会先放出要把投资投向桐川县的风声呢?只要他有这样的倾向,自己就有办法了,刚才那个冯啸辰不是问起特殊优惠政策吗,范永康已经给了自己授权,不管什么条件,都可以一概应下。
“冯老师,我今天到你这里来,就是来听取你对于这件事情的意见的。我们桐川县4万人民都在热切地期盼晏女士回桐川投资,帮助家乡人民进入现代化。桐川县委、县政府对于任何前来投资的企业家都是高度重视的,尤其是外商投资,会纳入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刚才小冯同志问起我们对于引进外资有什么特殊的优惠政策,我想说的是,我们的优惠政策非常多,不知道冯老师最关心的是哪些方面。”杨海帆盯着冯立的眼睛,脸上写满诚恳二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