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对人情世故不太敏感的属官,最多只是觉得这场饭吃的很舒适。
而对这方面比较敏感的属官,例如孟典籍,不仅仅没有因为木析温和的态度而放松,反而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辞,生怕不经意间给了这位上司不好的印象。
本来孟典籍确实是因为木析大修史书阁的事,觉得不满,这顿饭之后就却再也没对木析此事表态过了。
孟典籍能在翰林院的典薄厅待这么久,都没被人挤下去,眼力见儿自然不会差。
翰林院的官员,往往能大致分两类,一类是醉心研究,或者醉心文学,往往没有从科举反应过来现如今已经是官场了,或者反应过来要好久,这一类即使名声在外,往往也仕途不顺。
另一类就是人情世故,文学研究样样不差的,待上待下也没有问题,但凡稍微有点背景,仕途是差不了的。
她可不愿意得罪这么一个官员,尤其是后一类,背景还不差的。
第29章 冬至
在手下典籍的教导下,木析差不多学会了怎么修复那些已经腐烂,或者模糊不清的史书。
她这段时日都在修复校勘史书,后来史书的抄写她也有交给属官,她只做修复跟校勘工作。
对于拥有几乎可以说是过目不忘,或者她用心记住的,就绝不会忘的技能的木析来讲,她的校勘效率堪比电脑。
有误的,抄错的,她只要看了原册能很快看出来,简直跟作弊一样。
一旁的属官也都是叹为观止。
典薄厅另一个典籍有时候过来找书,看到她们这个效率也是很震惊,找到了她的直属上官,她的上官是翰林院两位正六品侍读之一,跟郑侍讲同级,她听了也不敢置信,便亲自过来走了一趟。
来了她就站在她们另外整理出来,专门用来放修复好的书的那一个货架,翻阅她们已经修复好的书查看。
她花了几天功夫看完后,便时不时的过来看她们的工作。
本来觉得可能能指导一二,后来发现木析那堪比作弊的记性,跟她在不断看史书累计起来的知识量,这位侍读大人发现,她好像没有指点的余地了。
可能这位侍读的动静比较大,没多久郑侍讲也过来“参观”了,她看完她们的进度,欣慰的拍了拍木析的肩膀道:“好好干,放心,没人能给你捣乱的。”
她们花了将近半个多月的时间,把史书阁所有书都搬出来晒过,木析用了一个月,单独把那些潮湿看不清字迹,或者破损的史书修复完后,就不需要再誊抄史书了,只需要做校勘,对比工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