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土窑烧陶要一整天,温度需要在800-1200度之间,与煅烧石灰石的温度一样。
之前煅烧石灰石的土窑还留着在,他们把土窑推倒后,又做了个比之前大一倍的土窑。
按规律把泥坯装入窑中,大小搭配,放周正,不要挨太近,相互之间留一点间隙,全部放好后,要开始添燃料烧制了。
依旧在侧边留口加柴,观察土窑里的土坯开始由橘红—橘黄红—外表的陶釉发亮透明时,就能停止加火了,赶紧封好所有通气口。
这一夜,他们非常从容了。
早早地在土窑旁边铺上了厚草垫,喝着玫瑰花,吃着酸甜杏脯,累了就轮流躺下来歇息。程年还甚至把香膏拿出来了,生怕原初贝的娇嫩的小脸被大火烤干发疼。
他们的心态也很淡定,即使这次的陶器烧制失败了,也不要紧,反正有的是时间,让他们去实践尝试。
只要他们俩在一起,天大的困难,也能携手战胜。
第二天天亮,打开通风口散热,等土窑彻底凉下来后,程年弯腰从里面掏出个陶器,是个陶碗,烧制得非常完美!
他们把剩余的陶器全都掏出来了,十几个陶器,只失败了两三个,其他都成功了!
原初贝欣喜地拿起陶坛,左瞧右瞧,确认完好,“太好了,我们有坛子了,又能做好多事情了!”
他们小心翼翼地把陶器搬回木屋,放到屋子的各个位置,盛上应有的物品。
自入春以来,程年的木工手艺越发精湛,他接连打了好几幅家具,先是添置了衣柜、又打了个斗柜,后面还做了副长椅,铺上厚皮毛,可以当作沙发。
现在走进木屋,一眼入目是个木色斗柜,上面放着几个奇形怪状的陶罐,里面盛着鲜花和绿植,错落有致,意外雅致。
斗柜正面是餐桌椅,左边是厨房,土灶周边还是从前的装扮,但灶台上多了些碗罐,里面腌制着各色食物;右边放着个一米长的靠背椅,宽大的皮毛拖到地上,既柔软又舒适。
往里走的卧室,也添了衣柜和床边小柜,可惜的是,木床中间横亘的隔板依旧屹立在那。
家里大变样,喜上眉梢的原初贝,决定来做一道“杏梅烧肉”,来犒劳家里的大功臣。
切一条肥瘦相间的肉,冷水下锅,加花椒和野葱去腥,煮的半熟后,捞起来晾干备用。
陶碗底先铺上一层杏干,把肉条码在上面,再铺上一层杏干,洒一把糖,上锅蒸约一小时左右。
这边蒸着肉,原初贝揉了些面团,擀成薄饼放到烤窑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