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旗袍,赵琳最开始拿出的春夏秋冬四个系列,确实被衬托的黯然失色。
可当赵琳紧接着又拿出最新的几个设计方案成图后,裁缝们又看到了希望。
不管是衣服销量还是价格,中老们哪里比得上年轻的摩登女士?
于是,接下来的投标倒也能勉强进行下去。不过得失之间的平衡,能不能让赵琳满意,就要另说了。
当日去凯撒大厦参观甚至看热闹的人虽不算多,但也不算少。
再加之张大娘几人穿着绝美旗袍走了大街、坐了电车见有人问也毫不犹豫的宣传了一番。这第一批广告算是打的足足的。
当顾泽真的将店开到二公路巷尾时,确实有不少闻风而来的太太们,前来定制旗袍。
顾怜的刺绣,在古代都是能够达成将一个家族,提升到皇商级别的技术。
在现代,自然也不能让它成为大路货色,随便卖出去。
顾泽以纯手工刺绣耗时费力为由,答应一个周只做两件旗袍。
可即便是这样,在瞧见店里挂了几件非卖品镇店之宝后,还是有大把的人,想方设法托关系,或是亲自来定制。
有了名牌效用,即便是店铺搬到了巷尾,顾泽店铺的生意竟并不比以前差多少。
别的不说,至少是中老年团体都以拥有一件顾裁缝的手工刺绣旗袍为荣。
与此同时,由于顾怜等人的捣乱,凭借着20套三级设计,外加后续又加购的5套二级设计。
加在一起总共的投标金额,也堪堪比租住二马路人流量最大的顾氏成衣店半年租金,多出1/3。
投标金额远远低于预期,可为了个人形象,赵琳还是不得不,将先头借李伯特的钱给还了。
拿着加上自己先前的存款,甚至还不足1000块大洋,赵琳只能勉强拉扯起个人工作室。
为了显示小洋裙的不同,不管是用线还是布料,赵琳大部分都是靠进口。
这也就导致。小洋裙的价格和国内服装价格,出现了严重的分水岭。
不同于别的裁缝店,只买到一两件小洋裙的设计方案,导致服装单一。赵琳的个人工作室算是全上海滩小洋裙的造型,最为全面的店子。
开店最初,生意还是不错的。
不过,不知道是价格原因还是习惯原因,这个时代的女郎们还没有现代世界明星或是富婆们,买衣服直接全部购入的念头。
甚至不同于顾泽的裁缝店,顾怜出手的绣品,压根就没有人能够模仿出来。在这个还没有个人品牌的时代,赵琳的个人工作室的衣服,被其他裁缝买回去拆开研究后,还搞出了盗版。
别的裁缝用本地的布匹制造出的仿品,虽然从质量和品级上远远比不上赵琳店里,但价格上却是比赵琳店里便宜不少。
这一来二去,上海年轻人团体中,确实越来越多的人穿上了现代服饰,但赵琳的个人工作室,生意确实慢慢落下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