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去挖野菜,晚上就刨酸菜坛子,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半点不比现代人低。
没有密封器皿的能力就在坛口加一个沿,沿里面加上水,盖上盖,坛子里的腌的野菜就有了密封的环境,几年都坏不了。
这里的野菜种类比较多,大部分都是可以直接炒着吃的,还有一些野菜直接炒着吃会有一些涩涩的口感,这种就需要腌制一下再吃,也是最适合做成酸菜的野菜。
腌菜还要挑老一点的野菜腌,连着根一起拔起来,再齐着根茎那里削掉,根茎以上的部分都可以吃。
腌酸菜倒是没那么多的讲究,把大颗大颗的野菜在河边洗干净,就直接晒在石头,不用晒太干,野菜的表皮微微发皱就好可以。
这两天太阳不大,上午洗好晒在石头上,下午就晒得差不多了。
等野菜自己晒着,沈叶就把一种特别像芥菜头的大疙瘩削出来,去皮切粗丝,撒上盐跟切细的干辣椒丝,装了满满一坛子。
灰簇簇的外表贴着地面长着,沈叶一开始挖回来的时候,还以为是跟芋头红薯一样的农作物,吃了一顿才发现,口感更类似于芥菜头这种的。
这种大疙瘩直接炒也挺好吃的,这么腌着吃也是第一次尝试,希望可以成功,这样她的菜谱上又多了一种食物。
石头上的野菜晒焉巴了,就可以装进坛子里了,一定要一颗一颗的把野菜压紧,这样野菜就会酸的慢一点。
等把坛子装满了,在坛口撒一把盐,压上一个洗干净的大石头,最后把开水倒进去,全部漫过野菜就行了。
这么做的酸菜酸的慢,能放特别久,沈叶一口气做了三坛子酸菜,今年冬天她再也不缺酸菜吃了。
除了腌酸菜,她还晒了不少梅干菜。
梅干菜要比酸菜复杂一点点,但也不是特别复杂,她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就做了。
沈叶做了两种梅干菜,一种是反复蒸晒才能做出来的梅干菜,另一种就是直接晾晒的干菜,最后要放进坛子里发酵,才会有梅干菜的特殊风味。
这几天日头好,大白也不来找她玩,每天一睁眼,就在鼓捣挖野菜晒野菜。
做梅干菜的第一步跟腌酸菜一样,都是洗干净先晒。
做梅干菜要晒的久一点,沈叶差不多晒了四天,每天晚上拿出去,晚上收进来,才把一片片翠绿的叶子晒成皱巴巴的枯黄色。
感觉晒得没什么水分了,就可以上锅蒸了,二十分钟就行,蒸的时候就能闻到那股特属于梅干菜的香味儿,她都馋梅菜扣肉了。
她一天也不忙,蒸了三次晒了三次,最后梅干菜彻底晒干了,她才装进棉袋里,高高的挂在石壁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