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纨闻言拿起丝线比了比,点头笑道:“不错,还是妹妹想的周到。”当即叫人取了金银线来。
宝钗便帮着配色拈线,一面闲话,忽见一旁的贾兰皱着小眉头,似乎颇为烦恼,不禁笑道:“兰儿这是怎么了?”
贾兰叹气道:“今日先生布置了功课,要我试着作一首关于冬雪的诗,不限格律,还要写一篇关于民生的文章,可是我想了半日也没有头绪,只勉强得了几句。”
李纨闻言心中一动,她可是知道宝钗的学识不凡,才情不下黛玉,便笑道:“这孩子烦了半日了,妹妹不如指点他一下。”
宝钗自幼便熟读四书五经,这点问题对她而言自然不是什么难事,当下也没有推辞,笑道:“拿过来我瞧瞧。”
贾兰大喜过望,忙将功课拿与她看。
宝钗先细看了一番他写的文章,一一指出不足之处,如何删改,作诗该如何遣词用句等等。
听完宝钗的点拨,贾兰颇有所获,终于有了头绪,笑道:“多谢薛姑姑。”想了想收拾了纸笔,对李纨道:“妈妈同薛姑姑说话罢,我去书房查阅些东西。”
说罢行了一礼,抱着东西一溜烟跑出去了。
李纨忙命人拿了斗篷跟上去,心下也松了口气,还好有宝钗辅导,她虽然接收了原主的记忆,但到底不是她自己的东西,没办法完全融会贯通,她前世所受的教育又与当下截然不同,对于文章策论,之乎者也这些实在不擅长,更别提教人作诗了。
这也是李纨最近头疼的问题,贾兰今
年已经六岁了,这一两年还好,日后他年纪渐长,总不能一直一个人读书,小孩子还是要多认识些朋友才好,贾兰又没有父亲,她再用心也不能替代父亲的作用,长于妇人之手终究少了些刚性儿,对他日后的成长实在不是什么好事。
这个时代师徒的关系与父子无异,贾兰有了良师教导,才能真正接触外面的世界,因此她想为他找一位真正的老师,细心教导他。
实在不行也可以先找一家风评好的私塾上学,至少可以多认识些朋友,不至于拘困在这方寸之地,坐井观天。
她有心让贾府出面打听一下京中哪家的私塾好,偏她是儿媳妇,不能跟贾政说话,且贾政为人古板迂腐,又好面子,贾家自己有家塾,多半不会同意贾兰去外面求学,不然岂不是让外人耻笑贾家的私塾比不上别人家的,以致连荣国府正经小爷都舍近求远。
王夫人又不管这些,让贾兰去说也不行,身为晚辈和学生,却说家塾大儒的不是,只会让贾政不悦,也会惹来很多闲言碎语,对他不利。
想到此处,李纨不禁叹了口气,实在头疼。
宝钗喝了口茶,见李纨愁眉紧锁,不禁疑惑道:“嫂子这是怎么了?”
李纨想了想这也不是什么不能说的,便把自己的烦恼说了。
宝钗听罢深有感触,点头叹道:“嫂子虑的极是,男儿家读书明理,辅国治民方是正道,兰儿天资聪颖,若有良师悉心教导,日后前途未可限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