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①狩猎采集社会的成员能够认识数千个本地物种,能够向做野外研究生态学者提供很多关于当地物种的信息。
②“可持续发展”本身是用于形容经济增长模式的概念。
③达尔文奖(Dan Aads)旨在纪念那些“通过死亡或绝育把自己从人类基因库中选择掉而对人类进化做出贡献的人”,其中主要的评判标准包括“无繁殖能力(nablty t de)”、“出色[格外愚蠢的判断](Exellene)”、“自我选择(Self-seletn)”、“成年(atty)”和“真实性(Veaty)”[以上来自维基百科词条]。由此可见,“达尔文奖候选”是对于“极端致命白痴”的一种调侃说法。
④此处使用“拇指测距法”,是一种利用视差估测距离的方式(因为是初中内容,此处不进行详述)。
⑤此处主要是因为陨星降落时与大气层发生摩擦,形状被磨损得接近球形。对于这一尺度的铁质小行星而言,形状因引力存在而偏向球形的影响并不明显。
⑥^2+200^2=(+40)^2,解得=480。
⑦此处是因为姜祎成服用的复方菌剂在早期适应了特定的几种食物后,菌群被人为进行了选择,此时已经逐渐丧失可消化其他类型碳骨架有机物的潜能。因此为避免发生摄入大量不可消化物质的情况,在系外宜居行星一旦选定了某类生物组织作为食物之后,就需要一直摄取相同的食物。
⑧棺椁:分为“棺”和“套棺”,前者主要用于容纳遗体,后者套在前者之外,其中可能容纳陪葬品。棺椁在封建时代是入葬礼仪的一部分,人死后有“椁/套棺”是其生前身份地位的象征。
第四十章 :文明秘密____才是真正……
在一颗距离太阳系27光年的行星上,发现一具人类星际探险家的棺椁,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姜祎成的第一反应是有些奇怪的违和感,本以为到“蓝珀”就远离了太阳系人类文明,但事实上她却在一具人类棺椁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住了五个恒星日。
不过姜祎成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谁的棺椁——那位曾经发现了“蓝珀”本土生命系统的星际探险家,简佚。
他在姜祎成心目中是个幸运的人,但实际上在“蓝珀”的发现被星际开发集团发表之后,那位自称“简佚”的星际探险家,也就再度泯然于众人了。
“我的朋友们……这不是蓝珀本地出产的东西——很明显,这是用穿梭机驾驶舱改造成的套棺,里面应该还有内棺。”姜祎成没有贸然靠近,“根据记载,在我之前只有蓝珀的发现者,星际探险家简佚在这颗行星表面降落过,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副棺椁装殓了他上一世的遗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