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德国足球联盟还针对于青训有关的诸多细节,例如门将教练、队医条件和营养辅导等也制定了非常严格的具体标准。
对于每支俱乐部而言,这些硬性要求毫无“讨价还价”的任何可能。只需一票否定,便足够让一支俱乐部在德国足坛彻底“T”。
毫无疑问,如此严格和具体的政策,在基本层面为德国足球的改革树立了强有力的保障。
当然,还有德国足球的“50+1”政策所带来的影响。
对于国内习惯了英超、中糙“金元足球”的球迷而言,或许大多对这项政策嗤之以鼻,然而却很少有球迷真正了解“50+1”政策在德国足坛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更不曾理解“50+1”政策为何在德国足坛如今深入人心。
“50+1”政策:规定决策权(或表决权)只能归俱乐部所有,私人或企业即使拥有50%以上所有权也不能真正掌控俱乐部。
在这个政策下,德国各俱乐部的最高权力属于球迷(会员),其发展和决策不用受制于背后资本(老板或企业)的个人喜好,而是可以真正做到扎根于当地、扎根于基层。
因此,为了服务当地球迷,发展社区足球特别是青少年足球成为了各支球队义不容辞的责任——毕竟球迷总是热衷于看到本地孩子们在俱乐部的培养中成长,直至有一天身着球队的战袍踏上联赛的战场。
相比较而言,试问那些不断更换老板、不断更换城市的俱乐部,或者那些背后老板只在乎眼前成绩的俱乐部,有谁相信他们能静下心来发展青训呢?
不得不说,德国足球的改革措施是严格甚至苛刻的,但是各支俱乐部依然义无反顾地加以遵守和执行。
即使在本世纪初基尔希集团破产所带来巨大经济打击的情况下,各俱乐部宁可在转会市场上勒紧裤腰带,也要不断加大投入发展青训。
因为所有人都明白,这关系着德国足球的未来,也关系着各支俱乐部的未来。
于是,德国足球于青训方面在最初每年4800万欧元的基础上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的力度。
据统计,近十年来,德国足协以及各俱乐部在发展青训方面平均每年的总花费已超过了9600万欧元!(而中糙的金主们购买外援,花费了多少个亿的欧元了?这些钱为什么不能用在青训上?)如果再加上社会和个人投资以及各种软性投资,这个数字恐怕不止于此——凭借不断提升的资金投入,全德先后建立了超过52座杰出的青少年训练中心以及366个地区性青少年教练基地,几乎遍及到了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