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早在大比第一日,陈氏就提出来要去看。
郑氏没让,前头她听风就是雨,把陈家婆子的话传到闺女耳朵里,累得闺女真去参加那比试了,为此还病过一场,心里十分自责。
后来她打听了不少消息,知道旁的书院都是为此准备了二三年,初试更是能用人海战术,来防止有人发挥失常。闺女的书院成立才不到半年,里头的人拢共才那么小猫两三只。
这能比出什么好成绩?
所以郑氏虽然确实关心,但特地没去看,尤其陈氏是奔着去看沈翠的笑话的,她就也不让家里其他人去。
这样比输了,甭管输的多难看,大伙儿只做不知,给闺女留着面子。
要不是沈翠提起,郑氏还准备接着假装不记得这事儿呢。
但既然沈翠提了,郑氏就知道结果比自己预想的好,催着她快说。
沈翠也不卖关子,先说了自家书院无惊无险地通过了初试,又意外获得了弘乐书院老山长的赏识,被保着进了复试。
但再后头就比不得人家了,所以退赛了。
这结果说完,沈家人自然都帮着高兴,郑氏乐呵呵道:“我儿真是出息,我听说往年咱们这县城里头,除了青竹书院,其他小书院都进不到复试呢!”
就陈氏一个,酸的不行,她侄子跟着黄举人读书,前头都觉得是自家祖坟冒青烟了,但书院大比这样的盛会,黄举人连参赛的资格都没有。
当然其实黄举人若是有心想参加,搞个书院名头,交个报名费也能下场。
人家没下场,纯粹是私塾小班教育,收学生都收不过来呢,他本人又不会君子六艺那些东西,何必搀和这个?
但陈氏并不懂这些,就是既眼热又泛酸,再看一样身边听到读书两个字,就跟见了猫的耗子似的儿子,她早饭都比平时少喝了半碗粥。
沈翠本也不是来和她分享喜悦的,就也不管她,吃过早饭,送了沈老爷子和俩哥哥出去上工,她也没在沈家多待,书院的时间增益还得她到场了才能用呢。
从沈家出来后,沈翠就去买点心了。
按着人口,她给劳不语师生三人一人买了一大包桃酥。
一包桃酥里头有十二块,怎么也够吃上几天了。
这种精细东西,一直到现代社会八九十年代都不是家家户户吃得起的,三包就用去了五六钱银子。
另外她自己往后也得常驻书院,倒也不必吃的那么精细,买些馒头、烧饼这样的便宜东西,回头翻热一下也能充饥,花了一钱多。
后头她就又去添置了一些纸张,买了几支笔,那银子就花的更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