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蝶泳报得这么少?”
“蝶泳难游啊,你自己下去水里试一下就知道了,真的很难把上身抬起来的。”
“蛙泳不是也要把身体从水里抬起来吗,为什么听说蛙泳是报名人数最多的一个项目?”
“蛙泳的抬跟蝶泳的抬它不一样,蝶泳是那种,你看过跳舞的没,蝶泳的那种抬身体就是那种身体搞一个大波浪在动的那种。”
“有的人在岸上做那种摆动都摆不来,进水里那就更摆不来了。”
“那跳舞的去学蝶泳会不会比普通人要快一点?”
“问着干嘛?”
“我家女儿现在在学游泳啊,这蝶泳要是报名人数这么少,我也准备让我女儿去学一年的蝶泳,看看能不能捡个漏什么的?”
“柔韧性好还有腰好的去学应该会比腰不好的去学要快一点……”
李诺霜带着好心情上了看台,然后她就得知了一个好消息,朱美慧全程都帮她录了像。
虽然这不是高速摄像机,也没有水下镜头,但是能看到自己的水上姿态已经比其他的都强太多了。
她没记错的话,国内第一个水槽实验室应该就是在魔都设立的,不知道这个世界的魔都会不会有这个东西,想进去一次又要打什么样的报告。
吕秋松是一个运动员期间就是蛙泳主项的教练,其实李诺霜并不指望吕秋松在仰泳上给自己太多的帮助。
顶尖运动员本身对自己的技术都是自信且心里有一定数在的,李诺霜还是那种很愿意去跟技术团队进行讨论的运动员,毕竟她的外训都不是省队花的钱,是有成绩以后赞助商主动提出的。
赞助商押宝她,是因为她在没有外训机会,和国外先进技术接轨的时候,就通过技术团队以及她自己的努力,达到了在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水平。
国内仰泳本来就不是优势项目,蝶泳她会老老实实地按照教练和技术团队的建议去改,因为摆在她面前的是很多前辈成功过的经验,不学是傻子。
仰泳不一样,仰泳在国内,前面没有别人走完的路,只能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好一点的是教练和技术团队跟你一起过河,倒霉一点的就是小马过河——自己趟。
李诺霜并不惧怕这个挑战,仰泳是她的主项。
主项对别人意味着什么她不知道,但对她而言,就是吃饭的家伙。
改频率从下午的比赛来看,是成功的,按身体素质发展的状态来看,她的仰泳基于昨天的自由泳成绩,不应该是现在的结果,那么其中技术所占的比重一定不小。
到魔都以后,对频率的调整和探索还可以继续下去。
实效性和频率确实是两种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素,但谁说注重实效性的运动员都不能跟一些非顶尖的运动员比划频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