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昭进工部也不过是个六品的主事,所以也没搞什么仪式,反正进了工部就是捞起袖子干活呗,也没有太多的拉帮结派,因而顾昭来的第一天就投入了忙碌之中。
纺车与织布机已在制造之中,但赵大人担心这些机子造出来卖不出去,岂不是浪费了众人一番心血。
赵大人还有制造的工匠将这番担心说出来时,顾昭神秘地笑了笑:“赵大人和各位尽管放心,这批机器不会积压在仓库里落灰的,只等时机一到,便可以出货了。”
赵大人惊讶不已,可再追问顾昭就不说了,赵大人也无奈。
除了跟着赵大人负责这批机器,顾昭也通过查看资料,不断地学习加快融入工部的进程,日子过得充实得很,比原来在翰林院忙碌多了。
赵大人也在关注外面商人的动静,可一直没发觉顾昭所说的时机的出现,顾昭自然知道的,可一直没跟赵大人说,他的关注没找准方向,翰林院办的京报工部也有,可他发现工部没几位对此感兴趣的。
工部没多少人关注,可如今这份京报却出现在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可千万别小看翰林院那批新科进士的办事热情,他们在征求各方意见后,将第一版改了再改,然后终于向全京城投放了,不仅在京城设立了多处报点,还与茶馆的说书人合作,第一版京报出来时就引发了不小的热度。
因为是新鲜事物,周朝百姓又向来爱围观热闹,所以报点铜锣敲响后,立即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便是那茶馆中,当说书人一报出宋六元的名号时,喝茶听说书的人都大声叫起好来,六元的名头在周朝百姓和文官读书人中的影响力同样高。
宋泽考虑到他的一部分读者会是不识字的人,因而尽量将内容写得简洁易懂,茶馆和外面街头报点处,听了宋泽的言论,大家都觉得宋六元说得太有道理了。
“难怪人家宋六元能考中六元状元呢,瞧瞧这写得多好,不愧是文曲星降世。”
“这可是宋六元说出来的道理,宋六元说出来的话能不正确吗?那肯定是对的,我就知道女人跟男人都一样重要,缺了谁都不行,你家里能缺了婆娘?哈哈!”
“有宋六元写的文章,还有没有其他人写的了?榜眼呢?还有探花郎呢?探花郎可是发现牛痘预防天花的人啊。”
“对,对,我们还想听探花郎的文章,快看看有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