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加省时省力, 苏曜决定沿着河边修一条直达矿山的路,这样一来前往矿山的路程就缩短了一大半,而且河边的山路修建起来难度也低些。
只是夏天暴雨较多, 山路难免有阻断不能通行的时候, 这时候就需要周围有人经常对山路进行维修和检查,另外还能就近守护铁矿山。
苏曜将年轻的奴隶们集中在一起,免去他们奴隶身份的条件就是需要在山路修好之后让他们离开部落, 在部落和铁矿之间的路途中选择合适的地方修建房屋驻守铁矿和山路。
能脱离奴隶的身份,这些人自然求之不得。结成夫妻的奴隶一共有六百多人,按照两人一户的原则在部落和铁矿山的这段路途里一共需要三个驻守点来维护山路。
每个驻守点刚好一百多人,苏曜将这些驻守点统称为‘村落’。
每个村落负责维护修整自己负责的路段,保证山路畅通, 以此来抵消对部落每年上供的食物, 而且部落里还会根据各自的情况下发一定量的食物和棉布做奖励。
只要他们付出劳力就能得到自由的身份和部落里的食物,这个消息对于奴隶们来说无异于是天上掉馅饼一样的好消息, 当下奴隶们的表情就轻松起来。
尽管去那边还有其他的困难, 例如夏季山路维护肯定困难而且麻烦,需要经常在路上巡视而减少了打猎的时间之类的困难。
这些都可以克服,现在部落里开始种起了蔬菜和粮食,只要他们肯下力气, 开出几块山地和部落一样种粮食和蔬菜, 再偶尔上山打猎, 怎么样都能填饱肚子。
奴隶们对提出的要求没有丝毫犹豫就满口答应,甚至有些迫不及待的想山路马上修好,他们就能立刻丢弃奴隶的身份了。
这样一来修建山路的事情就定了下来,大武带着这段时间耗尽了铁矿石炼出来的铁锄铁锹和铁锤,还有抬石头用的各式各样的铁具开始了修路的过程。
沿着河流,山路的高度选在距离河床五米高的地方,高度太低容易在洪涝的时候被河水冲断,太高修建起来太费时间。
部落里四千多人分成了三拨,两波从两头出发往中间修建,另一波直接从中间开始向两头延展。
山路不需要多宽阔,四到五米的宽度就足够了,也不需要多美观,只要路面结实,蛮牛拉的木架车走过压不塌就行。
唯一比较费功夫的就是为了减少下雨的时侯路面湿滑不安全的问题,众人在路面上铺了细碎的沙子,然后用黑泥果浆混合着黏土的黏浆将这些沙子和最上层的石块粘合起来,泥泞路面就成了牢固平整的石子路面。
石子路面的好处就是防滑平整,虽然不比砖砌的路面好看,但整个河坝里都是沙子和鹅卵石,修建起来省时又省力,可比砖砌的路面方便多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