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丹斯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好莱坞的颁奖季更是进入了冲刺阶段,昨天是韦恩斯坦兄弟,今天是娜塔莉-波特曼,明天是詹姆斯-弗兰科……
私人派对几乎每一天都在举行,新闻更新几乎每一天都可以完成数条,往往是上一条新闻还没有来得及消化,下一条传闻就已经引爆又一轮的八卦了。你方唱罢,我登场。
距离奥斯卡提名名单的投票截止时间越近,好莱坞的喧闹就越浓烈,在这样的关键时刻,任何一条重量级的新闻都可能扭转乾坤、改变局面。
比如说娜塔莉-波特曼的替身风波。
如果负面新闻是在此时爆出来的话,福克斯探照灯根本没有时间处理公关,那么娜塔莉的奥斯卡前景将会立刻充满变数,甚至被踢出提名名单也不是不可能的;但,新闻在两个多月前就爆发了出来,留给福克斯探照灯足够的时间,慢慢处理公关,慢慢消化影响,此时想要改变整体格局,就已经后继乏力了。
当然,提名是一回事,得奖又是另一回事。这件事对娜塔莉冲击小金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少,现在还是一个未知数。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纽约时报”官方网站娱乐版更新一篇新闻,准确来说,是一篇专题报道,轻而易举地就吸引了全美的注意力。
“聚光灯之下的天才,Y世代领军人物之争翻开新篇章:蓝礼-霍尔闪耀圣丹斯。”
这篇专题报道出自布莱德利-亚当斯之手。这位资深娱乐记者,从“太平洋战争”首映式时期就对蓝礼颇有关注,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之后,终于厚积薄发,撰写出了这篇报道,真正地将蓝礼推向了公众视线范围之内。
在报道之中,布莱德利详细介绍了“太平洋战争”和“活埋”两部作品,并且对“爱疯了”也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评论,他对蓝礼的表演赞不绝口,三部作品呈现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蓝礼的表演方式也都有着细微的差异,让人看到了他的强大可塑性,这对演员来说着实难能可贵。
布莱德利认为蓝礼是劳伦斯-奥利弗(Laence-lve)和马龙-白兰度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可以看到扎实的舞台剧功底,对台词的解读和演绎能力令人印象深刻,每一句台词都渗透了深厚的剧本重量。奥利弗无疑是戏剧历史上最伟大的莎士比亚演员,现在,这位同样来自英国的年轻演员身上,再次看到了奥利弗式的台词功底,让人不由想象,如果由霍尔来演绎莎士比亚,那将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在他身上,还可以看到爆发力十足的表演力道,瞬间迸发出来的情感力量,透过每一个眼神、每一个表情、每一个动作展现出来,这让人不由联想起了初出茅庐的白兰度,在’欲/望号街车’这部电影里呈现出的那种粗粝、原始、强势、蛮不讲理却又张力满满的表演。”
布莱德利没有单纯地评论“爱疯了”这部作品,而是站在了总结性的高度,郑重其事地向广大电影爱好者介绍这位闪亮登场的新人演员。
如此隆重的待遇,着实罕见。
在这篇专题的最后,布莱德利表示,“连续三部作品的出色演出,充分展现了霍尔在表演方面的绝佳天赋,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今年仅仅只有二十一岁,可是他在表演之中展现出来的老辣、稳重和内敛,却打破了年龄的束缚。天才,毋庸置疑的天才。
也许,我们正在见证着又一个’马龙-白兰度’的崛起。又或者,我们正在成为’蓝礼-霍尔’创造历史的见证人。”
整篇报道洋洋洒洒,并且结合了目前为止蓝礼的所有信息,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的经历,在音乐方面的才华,在“太平洋战争”之前屡屡碰壁的现实……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当下对蓝礼最为全面、也最为深刻的分析。
布莱德利酝酿了将近半年,终于抓住了颁奖季巅峰的准确时机,一口气抛出了自己准备已久的戏肉,震撼了整个北美大陆。
天才。
这是布莱德利对蓝礼的总结,但却又不仅仅是天才,他还借用了劳伦斯和马龙这两位载入史册的顶尖演员作为类比,几乎是将所有的赞誉之词都送给了蓝礼,洋溢着心潮澎湃的崇高敬意。
这对于一名新人来说,分量着实是太重了,即使是詹妮弗-劳伦斯去年凭借着“冬天的骨头”横空出世的时候,即使是爱德华-诺顿凭借着处女作“一级恐惧”技惊四座的时候,都没有能够享受如此待遇。
可仔细想想,虽然蓝礼仅仅只新人,但一年之内三部作品,无一不是备受肯定的作品,不要说“太平洋战争”和“活埋”了,正在圣丹斯火热上映的“爱疯了”也毫不例外。
翻阅一下报纸,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样关于圣丹斯的新闻,“爱疯了”都轻而易举地占据了头条重磅的位置,要么是一票难求的盛况,要么是媒体赞誉的狂潮,要么是观影之后的喧闹……这部作品俨然已经成为了过去四十八小时之内最受关注的电影话题,即使比起颁奖季的热闹来说也毫不逊色。
那么,这一切似乎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