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蓝礼,剧评人们更是赞不绝口。
这名即将年满二十三岁的年轻演员,承载着史上最年轻奥斯卡影帝的光环,他可以选择好莱坞任何一部作品出演,但他却选择了伦敦西区和百老汇,耗费了大半年的时间,在戏剧舞台之上不断打磨自己,这一份敬业和专注,赢得了整个戏剧界的认可。
更何况,扎实的表演功底、出色的舞台能力、细腻的节奏控制,真正地展现出了作为一名演员的能力和天赋,重新赋予了冉-阿让这个角色与众不同的魅力,以绝对实力征服了剧评人们挑剔的眼光。这无疑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当然,凭借着个人声望,蓝礼成功地制造了百老汇的汹涌人潮,再次让人看到了巅峰时期的荣光,甚至有希望促进整个戏剧产业的回暖。这对于剧评人们来说,绝对是感激涕零的一个突破。
传闻中,纽约的剧评人圈子之中都在表示,每个人最少观看了五场“悲惨世界”,这是最低下限,而不是平均数字。
每一个剧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加入这股浪潮之中;同时,他们也通过一遍又一遍的观看,细细地琢磨这出戏剧,希望约翰-科德和蓝礼-霍尔可以做得更好。
“悲惨世界”成为了整个纽约最炙手可热的焦点,不仅仅是约翰和蓝礼,还有同一出剧目的其他年轻演员们,无论是盛名在外的汤姆-赫兰德,还是初出茅庐的乔-阿尔文,他们都赢得了不少瞩目,剧评人们纷纷以更加细致更加深入的视角,审视这些年轻演员,并且关注他们的未来前景。
从伦敦到纽约,这股热潮有增无减,甚至于在北美大陆之上,更加成熟的商业模式,以及蓝礼更加根深蒂固的市场号召力,成功地为“悲惨世界”制造了更大更长更远的波澜。
三个月,一个季度的时长,听起来无比漫长,但置身其中,却只能感受到时光的飞逝,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地细细享受,“悲惨世界”在百老汇的演出就已经落下了帷幕。
整个演出季还是呈现出了差别,以蓝礼的落幕演出为分水岭。
在此之前的两个月时间里,理查德-罗杰斯剧院迎来了门庭若市、川流不息的汹涌盛况,这是新世纪以来,从来不曾见过的景象,真正的一票难求。就连贵宾包厢都是如此,从首演之夜的第一天,到落幕演出的最后一天,整个剧院达到了百分百上座率,人们不由戏言,贵宾包厢的一席之地,成为了衡量纽约上流社会的最新标准。
在此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理查德-罗杰斯剧院的热潮快速消退,仅仅是蓝礼结束演出之后的那一场演出之中,上座率就下滑到了百分之八十,呈现出了断崖式的下坠。这对于剧院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却也侧面证实了一个观点:人们都是为了蓝礼前来的,这也再次证明了蓝礼的号召力。
而后,上座率还进一步下滑,在所有演出正式结束的时候,平均上座率维持在了百分之七十左右,有低谷,也有回暖,整体来说,票房走势还是超出了预期,在剧院经理的内心期待值以上。
这也验证了伦敦和纽约专业人士们的预测:蓝礼的个人号召力所带来的好奇和冲动之后,对于戏剧产业的余波影响依旧是存在的,或多或少将重新带动产业的进步。但到底能够达到什么高度,还是取决于后续作品的质量。
这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旅程,但至少他们迈出了第一步。就好像“堂吉诃德”与民谣一般。
于是,阿尔梅达剧院和理查德-罗杰斯剧院双双发布官方公告,正式宣布,“悲惨世界”将停留在剧院之中持续演出,采用全新的卡司阵容,而约翰-科德将担任客座导演兼制作人,确保作品质量;另外,蓝礼-霍尔也挂名联合制作人,将负责演员的选角和培训。
约翰-科德版的“悲惨世界”,将在阿尔梅达剧院至少上演一年时间,而理查德-罗杰斯剧院则是六个月时间。后续是否持续上演,乃至于在世界其他城市巡演,还将观望看看。
这是一个进步,一个巨大的进步,对于戏剧产业来说,对于约翰和蓝礼来说,都是如此。
还有,对于喜欢蓝礼的影迷来说,也是如此。
因为,结束了长达八个月的戏剧生涯之后,蓝礼终于正式宣布,即将回归大屏幕,展开新作品的拍摄和制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