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帝国盟军的军马,现在还真的是在用鲜血来积累与汉军交战的经验。
他们弄来了一些盾盾的大大的原木盾之后,这才能让他们的军士放弃战马,一起顶着盾牌,步行杀近到了城门之前。
但是,因为他们只是如此闯出来的一条血路,就等于是十来二十步开阔的一条通道。他们杀近城门的时候,一时却也很难向城门前的两侧城墙脚下展开兵力强行攻城。城墙外两侧的陷阱,他们都还没有破除啊,他自然不可能用人去硬硬趟开破坏那些陷阱。如此,他们也就只能直接想撞开城门,以及就在城门前想攀爬上去。
可惜,他们不知道,正因为他们只能攻击这么一点范围之内的城墙。如此根本就难以威胁得到守城方。
城头上,那些重重的檑石不停的砸下,让他们都根本难以在城门前站稳脚跟。
城头上的檑石砸完之后,附近的军士马上又会送来。这没多久,城门前都堆满了檑石,几乎都要将城门堵住了。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帝国盟军的军马想要攻破城池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攻击了几轮之后,帝国盟军方面又伤亡了不少军马。
事实上,他们攻击了几轮之后,再派军马上前去攻击,他们都已经露出了怯意,那些帝国盟军的军马,都不太情愿领命前去攻击了。
这里,这二、三十万的帝国盟军骑军,却并非隶属于韦苏提婆的军马。如果战事有利,那么不用韦苏提婆下令,那些军马都会人人用命。可是,在看到派人上前去攻城似乎只是派人上前去送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他们就开始退缩了。
韦苏提婆倒还有他的数万军马。可是,他肯定不会派出自己的这点人马去强行攻城的,这可是他最后的力量了,不可能在这木尔坦城前就全都消耗干净。否则,他都没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军马,还谈什么的复国?
没有办法,他只能下令暂停攻城。
事实上,他们这支骑兵大军,也并非是主要的攻城人马,他们先一步杀来,只是为了围城,防止木尔坦城的汉军见势不利逃走罢了。后面的七十万大军,才是真正的攻城大军。
如此,风风火火杀来的帝国盟军骑军,现在就似是蔫了的茄子,一个个无精打采的隔着老远望着木尔坦城,无可奈何。
不过,韦苏提婆还是找了一点事儿让他们干。让这些军马,先肃清木尔坦城四周的陷阱再说,一边肃清一边等着自己的步兵大军的到来。
他相信,现在他们肃清了木尔坦城前的那些陷阱,等自己的帝国盟军大军一到,到时候这木尔坦城还不是手到擒来?
他觉得,自己似乎太过焦急了,在这关键时刻,居然沉不住气了。现在的汉军,估计都还没有知道他们的帝国盟军攻打到了木尔坦城来,汉军的大军也不可能来得那么快。这木尔坦城,相当于是他嘴上的肉了,自己又何必急在一时,要马上攻打下来呢?
想通了这些,韦苏提婆就干脆让人安营扎寨。
他虽然也认为,只需要帝国盟军的大军一到,估计今天或是最近今晚,就可以攻下木尔坦城。但是,在城外扎营却是必须的,他估计木尔城内肯定不能容纳得下百万大军。现在扎下军营,其实是方便后面的大军到了后,可以直接进营休整。
可是,韦苏提婆他们这些帝国盟军的骑军,能等得来他们的那七十万步兵大军吗?
帝国盟军的步兵大军,他们因为要携带着一些辎重,所以,其行军速度要比他们的骑军缓慢得多了。
一直到接近下午时分,在那片广阔的平野上,才远远的看到了帝国盟军的行伍的影子。
一众汉军大将站在山岭上的林木之间,用望远镜望着帝国盟军的步兵大军。
不得不说,七十万大军一起从远方开来,那样的一个庞大的军阵,的确让人看得心里都有点发怵。
怎么形容呢?还真的很信形容。
就好比,在后世的一般的小县城,人口估计也是百万人左右。想想,整个县城人,全都拥挤到了一起,估计肯定能将县城的大街小巷全都塞得密密实实,无处落脚。
帝国盟军大军,他们并非是摆出了阵形来行军的。
他们大多都是以各个帝国的军马为主,各自行动。
所以,看上去,就是东一片西一群。
从山上远远的望去,这些帝国盟军,他们左右的军伍,横向也拉得比较开,队伍向前的纵队,也拉得比较长。
实际上,于山上的某一点来看,左右拉开二、三十里的帝国盟军,给人的感觉就是看不到边。这些军马,就似是一片浪潮,正在铺天盖地的滚滚前来。
如果按他们这样的行军速度,如果没有什么的意外的话,估计通过这一片山林,到达木尔坦城前,应该是傍晚时分了。
但到达汉军的埋伏圈,就只有半个时辰左右。
汉军的军士,早就已经张网以待,一众汉军军将也不用刻意去统率各自的军马。所以,他们干脆就聚在一起,饶有兴趣的看着帝国盟军大军缓缓的走过来。
到了这一带山地山林的边缘地带,这些帝国盟军的军马,果如汉军所料,居然都没有派出斥候探子去搜索侦察。
甚至,他们帝国盟军的各个盟友的统军军将连商量都没有,甚至连招呼都不打便直接各自率军进入山林地带。
而那些一座座并不算高大险峻的小山坡,就等于是分割线。直接将那些铺天盖地赶来的帝国盟军大军分流,分成了一片片一路路进入了那些山岭之间。(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