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过三更,从事情发生到现在,承元帝也一直没休息好,先是紧急召集政事堂商量救险事宜,又要担心两个儿子的安危。好不容易空下来了,还要来回奔波分别亲眼看过两个儿子。此刻承元帝脸上带着明显的疲色。
林贵妃知晓承元帝明日恐怕还要早起上朝,当下也收敛好自己的神色,柔声道:“夜深了,陛下早些回去休息吧,明日还有一大堆事情等着陛下主持。这里有我,锦墨轩那里我也会派人去看看的。”
承元帝心烦意乱的时候只喜欢待在自己寝宫或是去皇后宫中。宋皇后逝去后,承元帝这种时候便只会独自一人在自己的明德殿中过夜。林贵妃是知情识趣的人,从不会不自量力去试探承元帝是否会为自己例外。
承元帝揉了揉眉宇之间,点点头,又带着冯立人匆匆走了。
林贵妃回到儿子床头,将纤手覆上儿子额头,恰巧是方才承元帝抚过的地方。
她进宫近二十年了,对承元帝前朝的事懂得不多,却将他在后宫的举止和心态琢磨得十分透彻。
承元帝对诸皇子的喜爱当然有深有浅,她以为这很自然,即使平常百姓之家也做不到对子女的绝对公平。
而他对某个皇子——诸如韶亓箫——的喜爱,向来也只会表现在日常相处上,若一旦涉及皇权和帝位传承,承元帝只会克制有加。
诸如皇子读书习武、封爵赏赐之事,承元帝向来会竭力做到公平,一个皇子有的,另一些皇子也绝对会有,即使存在差别绝对会微小得不会令朝臣们多想。
再有便是像今日这样的事,承元帝也会做到不偏不倚,不令孩子们感到父亲的太过偏心,尽力维系好父子之情。若是换了其他的皇子在韶亓箫、韶亓荿这样的年纪遇到了像今晚这样的事,承元帝也会漏夜前往看望的。
正因为明白这些,所以她是真的不在意自己儿子不是承元帝最喜欢的那个。她对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意,不想再作改变。
只是……林贵妃垂下眼帘,遮住了淡淡的嘲讽和伤感。他这样自欺欺人又有何用呢?
承元帝是先帝唯一的子嗣,他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经历过夺嫡的争权夺利和你死我活便顺利登上了皇位。他也许想不明白天家无亲的道理,又也许是明白的,却无法坦然接受。
孝文太子还在时,下面的皇子手上无兵无权,看不到继位的希望,自然没多少想法。大概是那时的兄友弟恭迷惑了承元帝,认为韶氏皇族也许可以一直这样和睦下去。
可从先太子病逝开始,即使承元帝再强大,再想抓住父子兄弟间的温情,也阻止不了诸皇子之间的日益对立,连带着父子之情也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君臣之别。
只怕,如今也只有韶亓箫和韶亓荿这两个年龄尚幼的儿子,能给予他些许安慰。这在现在而言是好事,但将来儿子入了朝,是好是坏就看他们母子怎么做了。
林贵妃无声地叹了口气,将儿子的被子掖好,起身离开。
————————
赏灯节当晚发生的悲剧,让第二天的朝会也是异常低迷,人人噤若寒蝉,生怕触了承元帝的霉头。
新年的欢乐氛围已消失得一干二净,街上不少人家挂出了白幡,时不时可以听到哭丧声。即使赵敏禾在闺阁养伤的日子,也能从丫鬟那里听到关于那晚的后续事宜。不过百姓间流传的都是大致的情况,经过多人转述已无法准确断定确实与否了。
倒是每日上朝的赵毅,回家来与家里人透露了下真实的情况:“当晚御林军从街上清理出了三十二具遗体,受伤的人数不少于百人,有些人伤得重了,这些天陆陆续续撑不住去了的,有十五人,再有当晚遗体就被家人带回去的。根据京兆府的最后统计,已有五十二人因那晚的事故过世了。目前为止,还有七八人伤重没有脱离危险,还不知能不能撑得过去。”
已经是事情发生的第三天了。劫后余生,一家子这两天都是聚在一起吃晚食的。
前一日,宫中送了几瓶太医署所制的药膏过来。钱嬷嬷看过,道是好药,便拿给了赵敏禾和其他人。果然,赵敏禾用过之后好一些了,今日便也来了正厅跟大家一起吃饭。再叫她躺在床上继续养伤,她也有些趟不住了。
众人听得赵毅报出的数字,心里都挺沉重。吴氏轻声问道:“我听说,王太常寺卿家,有个孙子和孙女当晚也受了伤?”
吴氏会问这个,倒不是关心王家的事,毕竟两家没什么亲戚关系,而且王家是士族,吴氏自己夫家是勋贵,娘家是清流,都搭不上边。她会问,纯粹是有些奇怪。
当晚富贵灯坊前这么多人,一般来说,讲究的官家子弟就不会去,因为太挤,一不小心就会乱了衣襟发髻,有失礼仪,更何况是五百年罗州王氏出身的人。估计也只有像赵攸浚这么爱凑热闹的,才会往上凑。所以当晚的伤亡者,都是普通百姓,极少有富贵人家的。
赵攸涵手上的筷箸一顿,一旁的赵攸浚已哗哗开了口:“我知道这事儿呢。那天晚上还是王家五姑娘跑到六哥面前求助的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