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刚恐怕得失望了。
的确,莱因哈特不是上帝。可在这个时空中,他在理论上就是全知全能的。
在索姆河北岸,即德军的出击阵地上,有逐渐平缓的高地向索姆河延伸,这一段上,基本没有林地遮蔽,使得进攻方的德军难以隐蔽出击。
但恰恰是仅有数百米的索姆河谷,被无数树丛所覆盖,遮挡了法国守军的视线。
而索姆河南岸,莱因哈特清楚的对德国将领们纰露了魏刚在布雷利、埃利、皮里克和德勒等几个小村庄部署重兵的情报。
像法国多数的村庄一样,以上几个村长都布满了房屋与外围墙壁,使得驻军可以建立起良好的火力支撑点。
而就连魏刚在这一带上部署的具体兵力,也被莱因哈特一一点明了出来。2个三流的法国师,1个黑人殖民地师和第13(阿尔萨斯)步兵师。
一方面,因为历史上曼斯坦因指挥的第38军就在这里取得过决定性胜利,而仔细研究过曼斯坦因战争回忆录的莱因哈特,自然也就对于这场渡河战役也十分清楚。
另一方面,莱因哈特早在当年勾勒88毫米高射炮示意图时,就发现自己似乎对前世的记忆拥有异常清晰的印象。那些前世他只是稍微过目的内容,如今都清楚无比的映在了脑海里。
或许,这就是穿越的后遗症吧。
好在这个后遗症还算有用有利,让他过足了全知全能的瘾。
于是,在6月3日的黎明时分。两个师的德军利用破晓前的最后一丝夜暗,携带着橡皮艇,汽艇和徒步桥,悄然潜入索姆河岸边的那一小片丛林中。
在天色刚刚变亮的黑白交替时分,两师德军迅速展开全线渡河,并立即从那些三流法军师的手上夺下了沿岸阵地,随即,德军立刻展开阵型,开始推进。
法军本来就大多都停留在阵地战的经验中,更何况这些法军中尚属三流的步兵师。
他们本就不多的炮兵,未能适应德军带来的这种机动作战模式,无法像有过专门训练的德军炮兵那样,达到快速集中强大火力的要求。
于是,被魏刚给予厚望,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魏刚防线”,在德军正式进攻的第一个早晨,就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口子。
次日,追击中的德军第30步兵师,居然赶上包围了一支溃逃的法军装甲部队。
因为早就开始了溃逃,这支法军装甲部队一直与上级失去接触,无法及时补充燃料。在被德军第30师追到后,他们很干脆的选择了投降,是得第30步兵师再创功勋,未经交战便缴获了一百辆法国坦克。
“看来我们师又该出名了,”第30师的汉斯师长微笑着对副官道:“你说这次我部一个步兵师打败一个装甲师,和我们当初在波兰一个师对抗一个集团军的功劳相比,哪个更耀眼一些?”
100辆B1重型坦克,放在哪里也不该连一个步兵师都打不过。
虽然德军第30步兵师在参加挪威战役前就补充了装备追猎者的突击炮营,可仅凭一个师直属突击炮营的27辆追猎者,从纸面战力来说也不远是100辆法国B1重型坦克的对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