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更加厉害了,《史记-高祖本纪》:“刘邦,沛丰邑中阳里人,姓刘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刘媪。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梦与神遇,是时雷电晦冥,太公往视,则见蛟龙於其上,已而有身,遂产高祖!”
按照《史记》的说法,刘邦是其母和一条龙野合,而后生下来的‘龙种’,这才逢凶化吉、成就帝业,否则的话,一个小小的泗水亭长,凭什么君临天下呢?
之后的汉家皇帝,都效仿祖先的办法,以神话来加强皇权,什么日月入怀、龙凤呈祥、麒麟出世……再不济也得电闪雷鸣、红光满地,你要是毫无征兆出生的,都不好意思往史书上写!
曹操执掌大权、野心勃勃,一直想要废黜汉室,开创一个曹氏王朝,可是有两大困难,始终困扰着他:
一则,天下大乱,诸侯割据,孙权、刘表、刘璋、刘备、张鲁、公孙度……他们手握重兵,各霸一方,都对皇位虎视眈眈的,岂会让曹氏一家独大?
二则,出身卑贱,人心不服,曹操地盘再大、兵马再多,也改变不了出身问题,宦官的养孙做皇帝,恐怕谁也不会心服的!
前一个问题,可以慢慢的解决,先北后南,远交近攻,分化瓦解,各个击破……只要按着这个战略,十年时间之内,有望统一天下!
后一个问题,却让曹操寝食难安,自己容貌丑陋、出身污秽,用古人的话说:‘望之不似人君’,如果没有一个高大上的理由,如何堵住悠悠之口呢?
而铜雀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难题,‘曹公仁德,恩泽四方,天赐铜雀,授予真命’……这件事反复宣传,弄的人尽皆知,日后曹家废汉自立,也就有了理论依据!
当然了,石碑、玉匣、铜雀这些东西,不过是故弄玄虚罢了,只能欺骗无知百姓,却瞒不过聪慧智者,在场的文武官员,一大半人都知道,这就是一场骗局罢了!
石碑、玉匣、铜雀……都是甄安让人做好之后,偷偷的埋在漳水边,等到民夫挖掘出来了,再送来给丞相大人,这种偷天换日的把戏,二百多年前就有人玩过了,那就是篡汉自立的--王莽!
问题是,明明知道是假的,谁也不敢拆穿它,否则会得罪丞相大人,反正‘君权神授’的骗局,已经玩了上千年,那就继续玩下去吧,也许若干年之后,在座的某一个人,也要玩上一次呢!
“曹公英明神武,扫平四方叛逆,有大功于江山社稷,河北士族愿意出钱、出力,在漳水之畔修筑一座铜雀台,酬谢丞相大人之功业!”
甄安不愧是老狐狸,又趁机加了一把火,愿意与士族们掏腰包,给曹操修一座大型宫殿,以此来讨取关心!
换句话说,河北士族做出承诺,愿意贡献人力、物力、财力,帮助曹操南征北战,统一天下,甚至拥护他改朝换代、登基称帝,这位巍峨的铜雀台,就是他们的‘效忠书’了!
“河北未定,百姓受苦,此时大兴土木,实在有些孟浪了,不过吗,诸位的一片诚心,老夫也不好拒绝,那就缩小工程规模,尽量节省一些财力吧!”
曹操略加沉吟,当即点头答应了,秦始皇有阿房宫,汉武帝有建章宫,自己要想成就帝业,也得修一座恢宏建筑,才能展示无上权威,另外还有三项好处:
其一,修筑一座铜雀台,可以消耗士族的财力、物力,让他们更加的听话,自己以后统治河北,可就轻松容易多了!
其二,城外有几十万难民,正好挑选一些精壮者,负责修筑铜雀台,即不浪费人力,又能以工代赈,让难民们吃一口饱饭、赚一份工钱!
其三,许昌虽然繁华富庶,可惜格局太小一些,难为帝王之宅,曹操想把大本营迁到邺城,守住冀州这块地盘,现在修筑一座高台,以后正好居住、办公之用!
有此三项好处,曹操自然答应了,另外吗,河北士族如此上道,自己也要表示一下,缓和双方的矛盾,进而拉拢住人心!
曹操当即下令:加封甄安为义商、富民侯,世袭罔替,专门为修筑铜雀台,筹集钱财,运输物品!
再从河北士族子弟中,挑选一批优秀者,送进‘争鸣学府’深造,待到完成学业之后,再行授予官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