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臣最新章节!
一个吏部尚书,说拿下就拿下了,堪称自杨宪一案之后,朝堂最大的震动。太子侧妃生父,又是天官高位,怎么就一点风浪也禁不住?
似乎很不合理啊!
不过李善长倒是觉得不能更合理了,如果继续任凭吕本折腾下去,没准太子的储君之位,才真的不稳呢!
谁都觉得朱标堪称最稳太子,谁也撼动不了他的位置。
这话固然不错,但如果他跟张氏一脉闹翻,那后果就不好说了。
李善长洞察天机,朱标的储君之位,来自三大助力,其一是朱元璋传承的法统,洪武大帝的嫡长子,自然就是当之无愧的储君。
其次,是马皇后给他攒下的好人缘,那么多老将、义子,都尊着朱标。
还有一点,那就是张希孟给朱标的,作为张相弟子,朱标本身就是张相一系的领头羊。而正是这一系,才给了朱标充裕的人才,强大的号召力,绝佳的舆论环境。虽然张希孟真正的弟子不多,但是那些以张相门徒自居的人,如过江之鲫。
这些人不出意外,都要认朱标这个大师兄,至少在心里是这么认为的。
明白了这一点,也就知道了朱标为什么那么生气,常氏、吕氏提什么去了图书馆,话里话外,怪夏知凤。
吕本更是说有人借着天文结社,他们诗词唱和也没什么。
这事情要是不处理,拿不出果断的态度,一旦那些张相门人,起了反感,后果就不堪设想!
你朱标是陛下硬塞给张相的,夏知凤是张相亲自主动收的弟子,算是你朱标的小师妹。你的侧妃不懂事,侧妃的老丈人也不懂事,你大师兄想欺负小师妹……朱标,你不给我们个说法,你就等着瞧吧!
所以说朱标果断罢免吕本,非但不是反应过度,而且只是个开始。
他需要做更多才行。
就在拿下吕本的第三天,朱标又把李善长和徐达请了过去。
“郭桓一案,因诗词唱和而起,牵连官吏十数人,既有国子监,又有翰林院,连吏部尚书也不能免俗。我想问问李先生,还有魏国公,官吏私下缔结诗社,凑在一起,干些事情,可是很平常?”
李善长顿了顿,只能答道:“殿下,朝臣虽然是官吏,但大多数人是科举出身,都是学过诗词歌赋,考过科举文章的。私下里有些爱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朱标绷着脸道:“李先生,情理之中,却也未必合乎国法啊!而且历代以来,皆以结党营私为重罪,官吏彼此勾结,便不能恪尽职守,操劳国事。就会结党营私,就会图谋不轨,奢望些不该做的事情,我以为必须防微杜渐,早早下手,严厉惩治,不能手软!”
李善长怔了少许,不得不点头称是,“殿下高瞻远瞩,看得明白。确实应该整治。”
朱标并没有放过,而是转头对徐达道:“魏国公,你看呢?”
徐达立刻点头,他早就注意到了这种事情,“殿下英明,官吏之间,不光有诗社,还有茶社,有人好书法绘画,也有人喜欢古玩珍品,时常聚集在一起,品鉴宝贝。当然了,武将也有骑马社,弓箭社。臣甚至还听说,有些人干脆粉墨登场,在家里唱戏,乌烟瘴气,着实可恶!”
其实说起官吏唱戏,当初在起家的时候,朱家军的戏曲堪称一大法宝,宣传攻势全开,比起刀枪棍棒还管用呢!
那时候身为大将,女装登场,涂上腮红,反串一出戏,再普通不过了。可时至今日,官吏们再凑在一起,听戏唱戏,那就不一样了。
“查,严查到底!”朱标果断道:“还有一件事,我打算盘点府库,仔细查查……这一次户部仓库布匹出了事情,我担心只是九牛之一毛……父皇立国十余年,各地府库有数量惊人的粮食布匹,现在这些东西,还有多少,是不是尽数如上报的那样,我也不敢说。”
“还有,今年闽浙等地,出了大风,损毁房屋,足有二十万以上。河南、陕西等地,再度大旱,灾民过百万。种种加在一起,赈灾开支巨大,急需足够的粮食。如果此时府库空虚,造成民变,必定天下震动!父皇也不会答应的。”
“当下父皇虽然不在京城,但越是如此,就越要拿出万分小心,做到万无一失,这才能跟父皇交代。”
朱标盯着李善长,“李先生,你安排中书省的官吏,加上御史台,度支局,前往各省,从上到下,从常平仓到其他府库,一律严查到底,清点数目,而后汇总给我。此事关乎社稷安危,还望李先生能妥善安排才是。”
朱标的这番话,着实让李善长大惊失色,如果说罢免吕本,严查百官,李善长还都能接受,清查府库这事,着实吓到了李相公!
正如朱标所言,老朱立国十一年了。
他又是个仓鼠的性子,非常喜欢囤积物品,粮食布匹,在老朱的府库当中,数量极多。这也是朱元璋想给后人留下的家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