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1617最新章节!
京师第一次被围是崇祯二年,比徐光启预料的时间晚了一些,而皇太极由于带的主力人少,只有六千左右的精锐,所以在连续战胜宣大兵和辽镇后,在祖大寿逃走之后也没有完全围住京师,而是四处抢掠财富和人力丁口,就算这样也在大明境内呆了很久,到明军大量云集之前,八旗主力退出口外,算算京师真的被围困了数月之久。
好在八旗人数少,没有隔绝交通,京师没有断绝对外联络和没有断绝粮道,否则将会如李自成围困开封那样,酿成极大的惨剧。
这也和皇太极的战略有关,由于是绕道进来,而不是徐光启担心的那样破关而入,所以后勤乏力,人员太少,无法做到直接攻取大明京师或是长期围困。
“老师所见有理。”孙元化悚然道:“学生回去后也多备一些粮食。”
“就算一时无用,也要常常预备好了。”徐光启叮嘱道:“若是银钱不够,从我这里支取一些。还有,要小心谨慎,不要弄的市面大乱,那样就是为师也护不得你。”
徐府买粮都是一次几十石,慢慢从多家粮商那里购买,有战乱大户人家备些粮也是常见的事,并没有引发什么不好的风潮。
“学生明白。”孙元化十分感动,看着须眉已白的老师,沉声道:“学生无能,叫老师操心了。”
孙元化又道:“还是孔至之厉害,早早跟着张瀚。老师,我看张瀚将来必能成大事。”
复套的消息早就传过来,孙元化对此十分惊叹,而徐光启则充满怀疑。早几年,徐光启就命孙元化亲自去草原,当时和记还没有引起什么注意和忌惮,只是一个和阉党靠的很近的商行而已。
时至今日,和记已经俨然是庞然大物,但徐光启还是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商行的东主练出来的团练兵马,居然能真的在草原横行,打跨了一个又一个的草原部落。那些蒙古人,在二十年前还所向披靡,骑战无敌,弄的大明边防压力重重,几十年前还在包围大明京师,彪悍难制,不得不用马市和赐给王爵封号的办法来安抚。在九边防御上,只有一成不到是防御女真人能少数异族,有九成以上的财力和物力是用来针对蒙古人的,结果呢?人家和记一个商行就直接打进了草原,并且完全把草原给吃下来了。
不对,还有林丹汗……
徐光启道:“张文澜有没有对插汉部继续用兵的打算?”
他知道孙元化和孔敏行日常是有书信往来的,所以有这么一问。
“不知道。”孙元化摇头道:“孔至之给我的信里只谈家常,最多是农事,有一些新的看法和见解与学生商讨。更多的,特别是关系到和记事务的事情,他就很少涉及了。”
徐光启微微点头,孔敏行和孙元化都是他的得意门生,不过孙元化偏重于兵学和铸造,当然也要精通几何算术,而孔敏行的侧重点是在农学上,也是徐光启自己在天津屯田时发掘出来的好苗子,当年悉心栽培,现在总算是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不过徐光启还是大声叹息起来,他的好学生跟着有异心的张瀚,将来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下场。
弄不好要一辈子都呆在草原上,和记虽然吃下了草原,在徐光启看来消化都得好几十年,最多也就建一个当初唐时渤海国那样的有中原文化影响的异族国度,孔敏行可能成为开国功臣,但在小国为大臣,何如在大明成为名臣呢?
徐光启认为,孔敏行有这个潜力,如果考中进士,最少也能位至部堂,大明天下亿万生民,那才是孔敏行真正能发挥的舞台。
至于孔敏行身边部下的行政能力与和记的整体施政能力,徐光启并未亲眼见过,未能领悟,在他看来,草原上农学的成就,当然要全部归功于他的好学生了。
孙元化知道一些内情,但也不好和老师多说,毕竟事涉和记的内情,当年上草原替和记帮忙时对方有言在先,请孙元化尽量保密,由于是君子协定,孙元化反而不好违反,否则有违君子之道,就算是对自己的老师,也是要尽量的保密才是。
这时徐府长随一路小跑过来,见徐光启和孙元化都在院门前站着,长随赶紧道:“孙先生,宫里派了小黄门出来,先到贵府,没有找到先生,又摸到咱们府上来了。”
孙元化赶紧道:“说了是什么事没有?”
“说了,是皇上召见。”
“哦,那我赶紧跟他入宫。”孙元化穿着便服,但他是从衙门下来,官服衣包是由小厮随身带着,在赶路的时候在轿中换上官袍就可以了。
“皇上召见你,估计是要问宁远的事。”徐光启道:“君前奏对要慎言,特别是当着宫中人的面,一定要谨慎小心。”
孙元化是典型的技术官僚,对官场倾轧和人心的揣摩属于孩童级的水平,好在时常有徐光启的提点,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错漏。
可惜到了登州之后没有人再替孙元化出谋划策,也没有孙承宗这样的大佬照应,孙元化一下就把自己给玩死了。
“老师放心。”孙元化匆匆一抱拳,往门口赶过去了。
徐光启将这个弟子送到二门,也是忧心忡忡的折回院落,从皇帝紧急派人传召的态度来看,估计辽西那边大局不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