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这里不兴那种拦门礼,所以在女方的各种热情招待下,迎亲队终于酒足饭饱地结束了午餐。
午餐过后,新娘要带着新郎向新娘的家人及亲戚敬茶,收了一圈的祝福话和红包回来。
接下来就是新娘出门的时辰了。刘家请的是一辆乡镇中巴。早在门口停着。
盛装的刘若男娉婷而来,谭有福欢喜地迎了上去,还冲着她咧着嘴笑。
正当他准备领了刘若男回家时,刘爸爸却杀了出来。拉着他絮絮叨叨地嘱咐了半响,大约也就是要好好照顾刘若男之类的话。谭有福一一答应。
好容易说完,刘若男才由二名送嫁的姐妹搀扶着上了送亲的中巴车。
谭有福松了一口气,与刘爸爸辞别后翻身上车行在前头。
一路上,一队摩托车迎亲队伍,领着一辆普通的乡镇中巴车在一条颠簸不平的乡村公路上蜿蜒前进,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就在刘若男觉得自己快要被颠散了的时候,车队停了下来。原来是新郎家到了。
迎亲队伍就先走了,新娘的送亲车还要等到有人出来接才能走。
转眼出来了一个满意脸喜气的中年妇人,俗称喜娘,是专门负责带新娘的,她的主要职责是指引安排结婚礼仪。
这喜娘却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首先她得是多子,就是男孩子生得多,女孩子生得少,最好是不生女孩子的,其次要能说会道,善于应酬,当然,长相要带点喜庆的,也不能太老了。
喜娘来到新娘车前,先说一些喜庆的话,还要给新娘一个大红包,才能把新娘带走。
刘若男接过红包,喜娘就打开一把红艳艳的大红伞撑在新娘的头顶,一路提醒着往谭家祠堂引领。
一路上村民人头攒动,都争先恐后的要一睹新娘风采。
这时候新娘是不能东张西望的。刘若男就一路上低着头跟着喜娘走。
没多久,就听到一阵雷鸣般的鞭炮声,刺耳的烟花呼啸声,同时夹杂着鼓乐喧天声,空气中处处散发着喜庆的味道。
谭有福已经在身上挂上了大红花绸,顶着一张灿烂的笑脸等在祠堂门口。
喜娘便让刘若男跨过门口的火盘。
于是新郎新娘一左一右并肩进了祠堂。
随着司仪高呼三声“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礼毕,送入新房。
新房里布置一新,大红的喜床上是大红的床单,床单上撒满了喜糖、喜饼、红枣、花生、瓜子、桂圆等物。几个半大不小的男孩子正在床上抢得起劲。这也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当然是寓意新人生多多的男孩。
接下来是晚餐,新娘是要在新房里由送嫁过来的姐妹陪同用餐的。
用过晚餐,新娘还要由新郎带着向新郎的亲戚敬茶,就像新郎迎亲时由新娘带领着向新娘的家人亲戚敬茶是一样的。
谭有福有二个叔叔,三个姑姑,二个舅舅,三个大姨,一个小姨,还有无数个表哥表姐表弟表妹。
一圈下来,也是收了无数的祝福话语和一大堆的红包。
***
等到客人散尽,喧闹停歇,已是华灯初上了。
新房里,谭有福坐在刘若男身边,轻轻抚了抚刘若男的头发:“累不累?”
刘若男有些紧张:“还好。”
谭有福将刘若男的手握住,感慨道:“终于结婚了,像做梦一样。”
刘若男失笑:“嗯。”就是这个男人,这半年来每天一个小时的电话打来,从不间断,让她的心一寸一寸地沦陷,还哄得老父亲更是对他赞不绝口。
“老婆,今天你真好看。”谭有福双眼明亮,像含着一簇小星星。伸手把刘若男拥进了怀里,拥着这个令自己每天晚上都想着却只能拥着照片入眠的温软的身子,谭有福才有了一点真实感。
刘若男只觉得心也跟着颤了颤:“有福”
不知怎么的,刘胜男就想起了那首《小星星》:
小星星,亮晶晶,点点像你的眼睛;
最多情,夜夜里,找不到半点幻影。
夜深已静,露湿已晨,夜夜找寻,就像是小星星。
寻好梦,梦难成,又有谁知我多情;
对星星,诉衷情,哪里有我的知音。
愿将我心,换做你心,心心相换,才知道我多情。
小溪畔,星夜里,思念着多情的你;
愿我像,小星星,找寻那无限柔情。
风吹衣襟,夜莺轻啼,但愿我俩,永远不分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