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在写小说吗?”
王宗磊都无语了:“这什么媒体,竟然发这种新闻。”
王宗军也觉得,这根本不是新闻,可是杜洋提出来,想必有原因。
杜洋也没有卖关子,有些担心地道:“这些事也不是危言耸听,国内对米国情绪是什么样,大家也看到了,这新闻虽然是猜测,但是却和《源代码》结合在一起了,明显是在吸引民众眼球啊。”
这还真是这样。
翻了翻其他报纸,虽然没有再提这个事了,不过王宗军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相比那些以文学艺术角度报道电影的新闻相反的是,这些报道鲜有跟艺术有关的。
更有看点,更好看了,而且都是在《源代码》的基础上。
这下,反应再慢的人,也明白了,就是为了噱头,吸引人。
可是,也拿对方没办法。
还是没办法,只能你做你的,我宣传我的。
《源代码》确实开始了大肆宣传,而且选取的角度,都没那么沉闷了。
“《源代码》:一部警示当代的科幻电影,隐藏在科幻中的米帝野心!”
“为了一座城,牺牲一个人,《源代码》里国鞍部面临千古难题,究竟做错了吗?”
“论未来战争是否会演变成以间谍战为主体,在本土发生的小规模冲突,而届时我们又该如何防备!”
“为国牺牲一次就够了!《源代码》这部电影,用一个为国家、为人民大无畏牺牲的角色国鞍特工曹峰,为观众揭秘,那些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无数次经历生死依然前仆后继的英雄、烈士们!”
《源代码》的新闻,开始从文学艺术向怎么说呢。
反正就是越来越吸引人了,都快成故事会了。
不过,更加有阅读感,更容易让读者看进去,也越发好奇了。
“这不是科幻电影吗,怎么又和战争扯上关系了?”
“本来就是反恐的电影,也算是半部战争片吧。”
“话说我还没注意这些,光顾着找凶手了。”
“我也是,一开始我还不理解,男主角发现他们骗了自己之后,沉默了一会,竟然没有生气、发火,也没有因为自己已经死了而崩溃,还义无反顾地接下了任务!”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啊,为了一个城市的人,都没有怨言。”
“不过那个领导也太不是人了,一开始竟然不告诉主角已经死了,骗人家。”
“其实也没办法,就几个小时的时间了,魔都上千万人的生命,万一男主角接受不了自己牺牲的事,崩溃了怎么办。”
“还好男主角发现端倪之后,还是告诉了真相,没有一直瞒下去。”
毕竟篇幅都局限在这个爆炸案里,延伸的东西全靠想象。
这次被媒体延伸出来,这个话题一下子又重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不管是网络上还是现实中。
在《大腕》席卷全国的时候,也多少稳定了《源代码》的票房。
《大腕》倒是继续大卖,星期六票房突破了500万大关。
比原本的票房要高出一截,很大程度上是《源代码》把市场带火了,《大腕》本身就是名气特别大的大火电影,也带动了票房。
单日破500万,王宗军和冯晓刚他们,都精神大震。
同时,《源代码》只是保持稳定的票房,没有反弹,松了口气。
可是紧接着,京城青年报的一篇影评,却让他们不淡定了。
“冯晓刚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背离了“市民喜剧”!”
这是青年报的标题,有些惊悚。
却不是标题党,内容就是标题的扩充。
“众所周知,冯晓刚导演的喜剧作品,都带着浓浓的平明主义、百姓情节,属于极富特点的市民喜剧,而冯导也屡次表示,自己就是接地气,为广大老百姓拍可以逗他们开心大笑的电影。
可是,在《大腕》中,冯导舍弃了自己最擅长的东西,国人爱看的讽刺,放弃对米国白人中产阶级泰勒的调侃,使得他的作品里,第一次有这么光伟正的主角存在,比葛忧这个主角都更像是主角。
没有相互取笑、算计、折磨、拆台、挖苦,全片无法以喜剧串联,只能靠段子、包袱去堆砌。
起初我本以为这是冯导的一次新的尝试,可是却发现并非如此,盖因为《大腕》的最大投资方为哥伦比亚,之前冯导也意气风发地表示电影将在全球发行的。
而好莱坞和西方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中产阶级白人主角,通常都是正面人物。
我不愿意相信冯导会为了迎合西方观众,而设置了这么一个光伟正的中产阶级白人主角,但是我无法说服自己。
或许我们无法在冯导的电影里,看到华国人在米国教米国警察“趴下”“少废话”“老实点”这些中文,类似的情节了。”
文章全部都是真实的,泰勒的角色设置不是冯晓刚为了创新,就是哥伦比亚要求的。
哥伦比亚砸了2000万,就是为了海外市场。
而冯晓刚在内地无敌了,也想走出国门。
这篇文章一出,立马就让很多观众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难怪,看《大腕》的时候感觉特别别扭,虽然也依旧搞笑。
文章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反响之后,其他媒体见状也开始跟着从这个角度来分析《大腕》。
泰勒这个光伟正的白人角色,究竟是不是为了照顾海外市场?
而观众们,已经看过电影的,也提出自己的疑惑,确实有点别扭。
没看过电影的观众,大部分没有受太大影响,毕竟都说好笑。
喜剧片,好笑就自然会有人看。
但是,也有人听身边人,看网上,看报纸,都在说冯晓刚为了照顾海外观众,牺牲内地观众的喜好。
听到这些,就本能地有些不爽了。
尤其是被摆了一道,拿了不完整盗版的盗版商,动作非常迅速,已经搞出了完全版的盗版光碟。
双重原因,直接影响到了票房上面,星期天还不明显,只是正常下滑拿到480多万。
可是星期一,只剩下250万了。
虽然跌幅还不到50%,可是对于一部大热电影,没有竞争对手,还是冯晓刚的喜剧来说,相比星期天的480万,实实在在是有些低了。
星期二,240万。
上映六天,票房接近2300万。
依旧大卖,甚至比拿了4300万的《不见不散》同期还要强。
可是,相比首周末的票房,星期一、星期二这个走势,基本上可以告别贺岁档冠军的争夺了。
除非《大腕》能有《源代码》那样,铁老大和诺基亚助攻引发的轰动。
星期三,票房跌到了220万。
短短几天,形式急转而下。
冯晓刚看着报纸上的文章,人也是傻了。
他又想起那天剧本研讨会上,唐言好像早就说过类似的话了。
当时没放在心上,自己的喜剧是金字招牌,只要有冯晓刚三个字,电影依旧够搞笑就够了。
可是现在看到票房一点点下滑,冯晓刚肠子都要悔青了。
“悔不该不听唐言的啊!”
S:晚点还有一更,不写完不睡觉,有点晚大家可以早上来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