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康敢这么做,倒也不怕苏武镇尾大不掉,黄得功如果造反,只有两条路可走。
第一,拥兵自立,形成割据;
第二,投靠一方势力,最有可能的河东某国。
如果黄得功选第一条路,那纯粹是找死,苏武镇孤城一座,所有物资几乎全部靠外输入,只要黄得功没傻就不会干这种事。
如果选择第二条,呵呵,那对方能给黄得功多大的筹码,才能挖动已经是团指挥使,未来必然前途更广的一军主将?明明呆在华夏这种未来必然崛起的势力中就能安安稳稳的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干嘛还要背上一个逆主之臣的骂名,去做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再说,就算黄得功脑子发昏,他的那帮手下可不会,别忘了,李康的军中可是有教导员这个大杀器,底层士兵只要没任务,每晚最爱干的事就是听教导员讲故事…不对,是接受教导员的熏陶,他们可不愚昧,任人糊弄,而且这些士兵在华夏的小日子过的不要太快活,有妹子,有票子,一部分还有房子,傻了才去跟着上司犯浑。
没了这些嫡系亲兵,难道黄得功,不仅仅是黄得功,还有以后的继任者,要靠着仆从军立身吗?信不信刚有个苗头,分分钟就会被自己的下属镇压?
综上所述,李康不怕苏武镇变成藩镇。当然,他也不是一点制衡手段都没做,地方治权他就没有交给黄得功,而是将端木赐从赎罪城移驻到苏武镇,并命令其兼任苏武镇镇长,处理苏武镇越来越繁重的民政,苏武镇的名字也是这时候李康给起的。
现在三年时间已过,黄得功已升为第一旅副都指挥使,苏武镇的驻军也换成了孟珙的22团,骑兵营也给换了一波,端木赐被召回中枢,专心干他的外交次长,苏武镇的镇长兼外交部驻赎罪荒野暨河东地区全权大使换成了原外务司执事徐万有。
苏武镇的人口也因为有口皆碑的好名声,三年来从来没有停止过增长,如今常住人口更是超过了三万,流动人口一万至两万之间,要不是这些人中大部分还不算华夏正式国民,苏武镇都可以直接叫苏武县了。
人口增加,建筑物自然就会跟着不断增多,镇区的面积一扩再扩,以前的小小登陆点,现在只能算码头区。
总而言之,一座繁华的大城已悄然兴起于赎罪荒野的北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