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最新章节!
贵宾休息室里的气氛有些压抑,格莱美学院老学究的领导们一个个表情诡异,当听到最佳摇滚专辑奖颁发给荣耀至死的“沐浴晨光”时,他们第一个反应是纷纷诧异惊讶地看向了彼此,但下一秒,又都好像见鬼了似的避开了自己的视线,低下头或者看向别处,努力装作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过。
像格莱美、奥斯卡这样的颁奖典礼之所以权威,就是因为成员众多、专业性强、匿名投票,避免了像欧洲三大电影节那样少数评委喜好决定奖项走势的局面。而且,除了具有法律效应的计票员之外,在得奖名单信封被拆开之前,没有人能够知道结果,包括学院的顶尖领导。这才是保证颁奖典礼权威性的重要因素。
但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说学院老学究派不喜欢这个作品,所以基本上不可能得奖。这就是所谓的舆论效果了。简单地以“沐浴晨光”为例,如果说学院老学究那一群人之中,有资历、有权威、有威望、有人脉的小部分人对这张专辑不喜欢,或者认为这张专辑并不符合今年格莱美的审美标准,那么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在撰写专栏时、在日常交流时、在重要社交场合对话时,自己的观点就会表达出来,继而影响到其他人。
他们就是消息传播过程中“舆论领袖”的作用。
随后,这些言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传播渠道散播开来,就好像新闻媒体可以掌控普通民众思想走向一样,学院成员也会受到这些观点的影响。毕竟这些观点都是“权威而专业的”。
所以说,学院的审美观点是有一定走势规律的,这也使得格莱美、奥斯卡的提名名单和得奖者都是有迹可循的,每年也都会出现大量预测名单——而且资深专业人士预测成功率都不低。这也是人们提起格莱美或者奥斯卡审美标准时,一律使用“学院”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阐述。
那么,冷门又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就是舆论所没有办法兼顾到的部分了。就好像美国希望国内人民支持他们攻打伊拉克、阿富汗,美名其曰“反恐”,主流声音是如此,但反对声音依旧遮掩不住。就是这个道理。
在学院主流观点传播过程中,在某些消息源的转化处理过程中,势必会发生偏差,最为重要的是,学院评委都是“人”,既然是人,每个人就都有属于自己的审美标准,不见得每一次都会人云亦云。所以,当出现偏差评委人数超过一定限额之后,冷门就出现了。
这也是“学院公关”的核心价值,大名鼎鼎的韦恩斯坦兄弟就是利用这种偏差,然后依靠自己强大的人脉、精准的公关手段,摸准评委心理、揣测评委喜好,集中力量攻克特定群体评委,最终实现韦恩斯坦兄弟一次又一次的奥斯卡冷门神话。
显然,荣耀至死获得最佳摇滚专辑奖就是这样一个意外。
原本老学究们对认为,给予荣耀至死提名就已经足够了,一座最佳摇滚歌曲奖也是理所当然的,而这应该就是荣耀至死在这一次格莱美上的水平了——即使“沐浴晨光”这张专辑的质量远远不仅于此,但就连涅槃乐队的“别介意”都被埋没了,再埋没一张“沐浴晨光”对于格莱美来说也没有什么。更何况,至少荣耀至死有一座留声机在手了,这可比涅槃乐队好多了。
但问题就在于,“沐浴晨光”这张专辑实在太过出色,那一曲“美好一天(Beatfl。Day)”堪称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最为成功最为出色的一首歌,而且不同于“少年心气”,这首歌积极向上、磅礴大气的风格与格莱美居然不谋而合,保持自我个性、开创属于自我风格的同时,又不会太过桀骜不驯,阳光明朗的核心思想更是令人拍手称道。
这样一张专辑,错过着实可惜了。十年难得一遇的经典佳作,格莱美已经错过了“别介意”,如果再错过“沐浴晨光”,这也许就将是绝唱了。越是专业越是资深的人士,就体会得越深刻。
所以,这一批老学究们就开始如此想,“他们肯定都不会投荣耀至死的,我投一票吧,保持我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一个人这样想,两个人也这样想……于是,最佳摇滚专辑奖就落在了荣耀至死的头上。
事实上,从贵宾休息室里七名学院老学究那尴尬而错愕的表情来看,似乎他们都是同样的想法,他们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不愧是学院最保守最顽固也是最核心的一群老学究,就连“犯错”的步调都保持了一致。
本来,以“沐浴晨光”这张专辑的绝对质量,获得最佳摇滚专辑奖也是实至名归,而且“美好一天”这首歌更是具备横扫颁奖典礼的绝对实力——荣耀至死在三个综合奖项上不仅获得了提名,而且拿奖实力绝对出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