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主宰江山最新章节!
“是不是没有看明白啊?”
顾同看了眼陪自己视察京畿各营将士的陈季常,依旧对于自己下令让新科进士去偏远之地任职的举动不明白,于是就耐着性子为其解释道:“季常,你试想一下,如果朕不这样做,那么这些人自然可以留在京城,留在六部衙门,甚至御史台、中书省等中枢机构为官,固然,六部衙门御史台的官职,要比云南、甘肃、两广这些地方要好,可是你想过没,这些人如果留在京城,那么他们只能做一个小小的书吏或者闲散副职,终日消磨时间,等待他用,可是如果他们在云南这些偏远之地,却可以直接从县令做起,主宰一方,不用看他人脸色行事,也会少沾染一些官场习俗,你说,两相一对比下来,朕为他们挑选的那些地方,是不是更适合他们一些?”
听完了顾同的解释,陈季常才算是明白了顾同的用心之远,之深,诚然,在京为官,固然要好,可那只是眼下,没有十年时间,这些人很难有所作为,但是在偏远之地,这些人可以做主事官,得到全面历练,三年之后,定然成才。
想到这里,陈季常不由佩服的说道:“陛下,还是你看的深远一下啊!”
顾同却没有陈季常那么感觉良好,相反,他的内心依旧十分焦急,当着陈季常的面,顾同显得有些焦躁的说道:“季常,朕还是觉得时间太仓促了,贤才太少了啊,你看,真德秀、辛弃疾、张万公这些老臣,一个个都到了告老的时间了,可是朕却依旧让他们留任,说实话,都时候看着他们颤颤巍巍上朝的样子,真的心里面都觉得惭愧啊,如果此时对于人才还不尽可能的磨练,那么等到这些老臣们真的退下去了,谁又来接他们的班?”
顾同的话,引起了陈季常内心之中的一阵警醒,此时,他才意识到,包括他在内的几个议政大臣们,诸如真德秀、辛弃疾年岁已高,六部尚书之中,张万公明显也到了告老的年纪,朝廷内,年限快到了的大臣们比比皆是,短时间内,或许没有什么影响,可是长久下去,定然会造成政务拖延,人才断层的危险,想通了这些之后,陈季常对于顾同这次的安排,更是钦佩了。
感慨了一番之后,顾同回身又向陈季常交待道:“季常,军中武将,但凡有能力者,也可以向吏部举荐,今后战事将会越来越少,我军中将领,不能只在军中为职,如果可以在地方历练历练,却也不失为一条良策,一来,补充地方官员,二来,也能让军中武将得到全面锻炼。”
“陛下英明,臣完了就去和张尚书说道说道。”对于顾同这样的安排,陈季常自然是欣喜不已,自古以来,那一个武将,不想出为将,入为相,可是文臣集团对于武将一直都心存鄙视,并对武将严防有加,武将之出路,实在是有些落魄,不过现在有了顾同的这番话之后,帝国的武将自然会有不同的人生了。
其实顾同这样的安排,还有其他的隐含在里面。首先,他是想借助这些效忠于他一人的军中将领,渗透到地方官府中去,从而形成对地方州府的控制力度,其次,两宋重文轻武,固然对于文化繁荣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好处,可是长久下来,定然会造成民风偏弱,将一头狮子养成一头羊,不想走两宋老路的顾同,也是想借着提高武将身份地位的机会,在百姓心目中树立一个帝国尚武的形象,长此以往,必定会改变两宋羸弱的旧习,让百姓走上一条刚强的道路。
一个国家想要强盛,不仅仅是要军队强,经济盛,最重要的还要民风强,百姓富,如此,才算是真正之强盛。
一路和陈季常闲聊着自己对帝国将来的一些规划,譬如对道路疏通,对连接南北经济的隋朝大运河疏通,对发展远洋贸易等等,顾同的思路,也渐渐的清晰了起来,帝国的将来,在他的脑海之中也形成了一个富有体系的架构。
在这个架构之中,不管是上层统治阶级还是底层的百姓阶层,都能够在隋唐两宋积累的基础之上,厚积薄发,走向自己的资本道路,这条道路,包含着经济基础,包含着思想哲学体系,包含着自然科学研究,同时也有一个利于帝国发展的长层建筑,然后几个方面,协同发展,互相助力,让这艘已经偏离了历史轨道的中华巨舰,走的更远,更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