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了中国的正规部队倒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遇到了土匪和老百姓,他们可不讲什么俘虏政策不俘虏政策,逮住了少数的日本人,在想尽办法折磨着你,折磨得你是生不如死。
韩行在慢慢地享受着这种效果,就和吃了蜜一样甜,小鬼子们,你们得意的时候太多了,也有你们不得劲的时候。
就让你们在逃跑中,不断地死亡,不断地溃散,直到最后崩溃吧……
在这短暂的思考中,韩行又想到了一个问题,日军的骑兵这样大机动地运动,这究竟是要到哪里去,他们究竟要干什么。
这个任务,他早就给徐大说了,叫徐大的空军想尽一切办法,了解日军的行动,从日军的行动中,预测出日军大略的计划。
另外,这个任务也给潘小安交待了,叫情报处的潘小安想尽一切办法,来了解冈村宁次这次战役的行动计划。
徐大的情报是不断地到来,潘小安的情报也是不断地到来,从这些支离片断的情报中,韩行渐渐地梳理出冈村宁次大约的战役计划。
日军擅长的战术是单翼合围,或者说是单翼包抄。
也就是日军以一路在正面强攻的同时,另外一路从侧翼包抄,试图切断敌人的退路。
这种打法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侵华战争等历次作战中,日军用的最多,也最得心应手,是日本最寻常的战术之一。
单翼包抄是非常实际的战法,因为这种战法非常简单,但又极为实用。
一般敌人在正面遭遇日军,在激烈作战时,一旦侧翼被包抄,必然会有两种情况:如果坚持正面作战,那么由于补给被切断,退路被切断,不但战力大损,更有被彻底歼灭的危险。如果放弃正面作战撤退,那么显然一线尚且没有分出胜负,就因为侧翼被包抄导致全线撤退,被迫放弃已有的阵地,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且这种打法,日本的伤亡也很小!
不过单翼包抄也有个明显的问题,也就是,由于只一面包抄,不是右翼就是左翼,在包围圈上往往会有一个很大缺口。如果敌人放弃正面抵抗撤退,那么很有可能截不住敌人的主力部队,不能将他们彻底歼灭。
所以,既然此次的会战目的是歼灭第五战区主力,尤其是汤恩伯集团军,那么显然单翼合围这种战法就不可行了,必须采用两翼合围,彻底完成包围圈,让**插翅难逃。
冈村宁次认为,右翼的日军第3师团一个加强旅团从**侧后方的河南信阳出发,可以避开**主力部队。信阳日军出发到桐柏县这一路,距离不过70,80公里,距离很近。日军一路上应该不会遭遇**强有力的部队,顶多遭遇战斗力弱小的川军。以第3师团26旅团一个兵力有1万多人的甲种重装旅团来说,占领桐柏应该问题不大,至于进而占领桐柏北方仅仅50,60公里,也是**防御空虚的泌阳,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冈村宁次认为,左翼的日军则相当不容易。日军从钟祥,京山出发,需要直线距离行军150公里才能占领枣阳,此处则遇有张自忠兵团的主力部队,日军肯定会遭遇顽强抵抗。
当然,张自忠兵团的阻击只是其中一个方面原因,如果从京山到枣阳到桐柏,再到信阳的这个内层包围圈太小。包围圈内**如果反应较快,只需要北上或者西进几十公里就可以突围成功。这个内包围圈的地形又复杂,山区众多,想要彻底封死有一定难度。
光靠这个内包围圈,恐怕无法彻底截住第五战区主力,尤其不容易截住汤恩伯集团军。
冈村宁次左思右想,决定使用双重包围,也就是在从京山到枣阳到桐柏,再到信阳这个包围圈外,再搞一个更大的包围圈。
这个包围圈比第一个包围圈要大上一倍,而且区域以平原为主,避开了复杂地形。
这个打包围圈从钟祥到枣阳,到新野,到唐河,再到泌阳,最后再到桐柏和信阳。
这么大的包围圈,包围第五战区主力部队绰绰有余,而且双重包围是双重保险,即使有一个包围圈被**突破,也没有什么关系。
可以说,冈村宁次为了此次随枣会战,正是用尽了心思。
他清楚的知道,这整个战略中,显然难度最大的就是左翼完成大包围圈的日军。他们前后纵横至少300多公里,这个距离已经算是很远了,另外,这一路需要同张自忠兵团的5万大军激烈交战。
冈村宁次左思右想,决定了大规模左翼日军的兵力。左翼日军兵力徒增到2个师团又1个骑兵旅团,高达7万多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