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为王最新章节!
但张佳木没有给李贤考虑太久的时间,不等对方说什么,他便又抛出一个重磅炸弹。
“官制,俸禄、置吏、火耗,接下来,便可以改革军制。”
“太保改革的最后,恐怕还是要落在军制上吧。”
“是的,军队乃一国安定之基石,军制不稳,则天下如何能安?”
“军队没有不稳吧?”提起这个,李贤倒真有话说,他皱眉道:“学生以为,现在的军制倒是刚刚好,可保天下太平无事……”
“无事?”张佳木冷笑道:“土木之变,京营已经毁了,现在保喇年年寇边,兀良哈和生女直也不安份,边境上年年有战事,难保哪一天又有谁到京师城下,到那时,京营还不如景泰元年时,试问,又有谁出做于谦?”
这种问法,自是叫李贤无言可对。
以国家体制安稳来说,现在的兵制确实是好,文官以兵部为首,地方上巡抚为辅,还有兵备道等官一同努力,在后勤保障上掐住了武官的脖子,同时,又把军队分为边军和卫所两种,彼此相制。
在京,则是旗勇军和禁军制京营,在武将来说,则又是以张佳木的大制范广等武将的小,反过来,又以小牵制大,不使一家独大。
这种制度,确实保障了大明近三百年没有军头做乱,皇帝始终牢牢控制着军队,虽然明朝军队是倒退的,将领私兵化封建化,以苍头家丁为做战的主力,但神奇的就是,哪怕掌握了几千家丁,实际上是以家丁为做战主力的李成梁也没有造反的想法或能力。
李贤所说的军制不必改,便是从此处出发了。
文官们杯葛张佳木的新军制计划,很大程度上,就是对现在稳定军制被破坏的担忧。
但张佳木的话也有其道理。
李贤是来探底线的,现在他已经明白,对方的底线在哪里了。
官制俸禄、火耗、吏治、军制,依次改革,循序渐进。张佳木倒也没有欺瞒于他,李贤很觉安慰。
事实上,这也是文官们猜测过的结果。因为无论如何,组建新的京营,改制,都是必然之事。当初景泰年间,于谦以一个文官都能改三大营旧制,重新置将分配权力和地盘,现在是张佳木话事的年头,要是他能放弃改制的想头,那才是值得奇怪的事。
“学生要问太保一句了。”既然对方的态度很坦然,李贤索性就直接问了:“太保这一次主持改制,动静不小,学生要问,究竟到何时为止?”
“就以改完军制为止啊!”
“听说太保有很多改制的计划和设想,已经上呈御览?”
“是的。”张佳木坦诚而答:“还有很多计划,对税法、刑科、地方官制、驿站,都有改革的想法。”
“这……”这一次李贤的脸色就很难看了。无论如何,国家需要稳定,现在的动静已经不小了,要是下头百官知道还有一大摞的改革计划,恐怕读过几本书的人都会想起一个名字……那就是:王安石。
有这么一个不好的例子在前,加上商鞅变法反被族诛,所以在中国变法从来没有好下场,连带着,所有人对变法也都持保守的态度也就不奇怪了。
“请阁老放心,放心!”
张佳木笑的甚是可爱,一脸的诚挚与迫切给对方解释清楚的神情,他向着李贤道:“就眼前这几样,能做得两三件功成,就是利在千秋的大事业。我有几斤几两,心里清楚,抛砖引玉罢了。说实在的,要是阁老们都不办事,摞了挑子,凭我就能把这些事给办好?我却没有这种自信。”
李贤最为担心的,就是张佳木年纪太轻,而大权在握之后,又样样事都算在人先,所以难免就会有骄狂之心。
人心一旦有了变化,则是最不可测的变化,很难再与之共事了。
现在从其言其行来看,仍然谦冲恬淡,而且,并不是故意为之的样子,一看就知道,语出至诚,没有矫饰。
“阁老,我这里的园子还不坏,我这个主人请阁老一并游览一下,如何?”
这就是要私下密谈,李贤欣然道:“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