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盯着地图:“六天是顺流的速度,如果是返程呢。”
花瑞道:“逆行回去的话,官船也得八九日。”
皇帝在地图前沉思了一会儿:“这一来一去竟然有三日的反差,真是逐波似箭呐。”
花道笑道:“皇上,这已经是最快的行程了。如果坐马车走陆路,至少得半个多月,还得颠散一身骨头。哎哟,那滋味可不好受。”
皇帝笑道:“建平王那一身腱子肉,可不是你这把老骨头能比的。”
“是是,奴才哪能跟王爷相比呢。”花瑞乐呵呵笑起来。
皇帝的视线抚摸起那条水道:“这条长江,是我国最浩瀚壮阔的河流。沿途滋养着几十万的百姓。尤其是江州、湘州,那也算腹地的一大粮仓了。”
他焦点再次落到寻阳城上。深幽的双眸下,不知在想什么。
花瑞附和:“是啊,皇上。这几年有霍将军替朝廷镇守,南蛮人也不敢滋事。所以这两州的粮食产量逐年递增。都快赶上鱼米之乡的东扬州了。百姓们吃得饱,穿得暖,天天儿都感念着皇上呢。”
提起东扬州,杨骏陷入沉思。
东扬州位于江浙一带,因地理气候的眷顾,是南朝最大的产粮地。扬州和东扬州加起来,占了全国总产粮量的四成。如果说江州是腹地粮仓,那真正的产粮大省,东扬州无疑是天下粮仓了。
皇帝想起也是在这御书房,就在他同意青、冀二州并镇方案不久。李道和其子李意,便曾在这向他密奏。
密奏的内容,在当时看来十分激进。他们上书建议,拿下东阳王,将东扬州收归朝廷。
皇帝此前早就听过一些东阳王在封地居功自傲的折子,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
而李道父子真正的打动他的,不是因为他们迎合了自己的猜忌,而是因为另一番话。
“粮食产量决定军队规模,军队规模决定了战争能力。皇上想要增强国力,对抗北魏,开创我朝的第一大盛世,那就必将东扬州收归朝廷手中。有了稳定的粮食供应,才能保证以后国政的实施。不论是削藩、平叛、抗敌,粮食都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所以为了皇上的宏图伟业,东扬州是首先,而且是必须要拿下的。绝对不能将这样的国家命脉,交他人之手。”
皇帝对东阳王总归还是有丝不忍。但为了更壮阔的理想,他的盛世,他做出了选择。
他最终同意了李家的建议。筹谋了围场秋猎。
花瑞见皇帝一语不发,也默不作声。
这时来人传道:“皇上,贵妃娘娘请安来了。”
皇帝这才压下眼,转身离开地图墙:“让她进来吧。”
御书房除了皇后,其余嫔妃都不能擅自入内。也只有郑贵妃因有着皇帝宠爱,能偶尔前来请安。
这是一项极大的殊荣,所以每每来御书房时,郑贵妃都显得风华多彩。
“臣妾给皇上请安。”郑贵妃跪拜。
虽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那绰约的身姿,仍然轻盈。
皇帝看到他,道:“快起来。这午后暑气未消,你怎么来了。”
郑贵妃走到皇上身边,由婢女呈上茶点:“皇上,臣妾就是见着这几日秋老虎回扑,特意熬了一碗冰晶荷叶羹,给您送来。”
花瑞在一旁笑道:“贵妃娘娘每每做这荷叶羹,那荷叶、桂花都是精挑细选。还有那鲜菱,每一颗都是亲手剥的。还得守着熬上一阵,再用冰镇着。可是辛苦。”
郑贵妃莞尔一笑:“御膳房做的羹汤,有的比这更麻烦数倍,我可不敢邀功啊。只想着皇上若是热了不想喝茶,就送碗羹冰,也好润润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