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嘉庆年间,湘南耒阳县有个樵夫叫康三余,家住鹿岐山下。康家非常清贫,可谓家徒四壁。康三余的父亲早逝,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康三余每日上山打柴,靠卖柴得来的钱维持生计。
有一天,康家门前来了一个化缘的和尚。这和尚身上一件破烂的僧袍好像几年都没洗了一样,脏兮兮的,脸上、手上也是黑乎乎的,见了的人都戏称他是“邋遢和尚”。
康母见了和尚,赶紧从家里舀了一碗米出来欲倒进他的布袋。和尚见了,不满道:“阿弥陀佛!别的施主给我的都是银子,唯有你拿来的却是米。你可真吝啬呀!”
康母回道:“惭愧!惭愧!我不是吝啬,而是家贫确实拿不出银子,只能给你一碗米了,还请见谅。”
和尚说:“阿弥陀佛!你区区一碗米就想把我打发,佛祖会怪罪你的。你还是把家里藏的银子拿出来吧!”
康母听了,一时窘得说不出话来。
康三余在旁听了和尚的话,心里倏地升起一股无明火。他指着和尚斥道:“你这和尚真是不知好歹,我老娘能给你端出一碗米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在这里夹七夹八说什么鬼话,是不是想讨打?”
和尚睨了康三余一眼,说:“你是哪儿钻出来的癞蛤蟆,居然敢管我的闲事?你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有多大的能耐……”
康三余听了,心里怒火越盛,扑过去,一把按倒和尚,骑在他身上,对着他的后背,“啪啪啪”就是一顿乱拳。康母见了,惊叫一声,放下碗,跑过去死命地把他抱住了。
康三余忿恚地站起身,说:“秃驴,今天算你运气好。若不是我老娘在,我非揍你个半死……”
和尚站起身,拍拍身上的土,抻抻衣袖,说:“好,好,不多不少,正好十拳,这笔孽债算是偿清了。”
说完,看也不看康三余母子一眼,径直走了。
这一下,弄得康三余母子及旁边看热闹的人无不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这邋遢和尚肚里卖的是什么药。
第二天一大早,康三余挑担柴薪上县城去卖,路过鹿岐寺时,只见里面挂起了白布,且传出阵阵哀乐声和超度声。他放下柴担一打听,原来是一个远道而来的和尚昨天晚上在寺里园寂了。
康三余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挑起担子正要走。忽地一个小沙弥急急忙忙跑过来,一把扯住他,说:“阿弥陀佛!请问你是康三余吗?我师傅有话,如果见到你,务必请你进来。”
康三余有些惊讶,问:“你师傅是谁?找我干吗?”
小沙弥说:“我师傅就是寺里的方丈。你跟我来吧!我师傅请你自然有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