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年轻的项羽的预感却是:“彼可取而代也!”
这句话吓得项梁一把捂住他的嘴巴,严厉的警告:“莫要胡说,此举可是会让皇帝发怒!发怒便会惹出满门抄斩的罪过!”
刘邦后来和项羽成为仇敌。有人曾经将两个人的瞻仰秦始皇时的感想加以对照,并说刘邦对于皇位以垂涎之态流露羡慕心理,项羽则以英武之态抒发豪迈之情。其实,自小接受国家仇恨教育的项羽,胸膺已被爱国主义、复国主义的热情所填满,又因为少不更事,说话不分场合,骤见愁人,心中有仇激是理所当然的。
刘邦则就不同了。
他不是世卿世禄的楚国贵族,也无家人死于抗秦战争,秦侵吞并楚国不仅改变了他游民的身份,更是是他进入了百姓都羡慕的仕途之中。刘邦感谢秦始皇都还来不及,又怎么可能去恨他呢?
世卿世禄的贵族老爷被打倒之后,王侯子弟长期霸占的采邑化作县府官吏整治的乡里,刘太公家李的这种“自耕农民”有受到了政府保护,允许土地买卖的政策更是为刘太公的二哥这类想要以经营农业致富的平民开拓了丰厚的前景
之前往往要因为多余赋税而躲避官吏,但是现在就不痛了,自己现在就可以压着贵族豪门去登记迁徙。按照秦朝的力度,通过积功、积劳或考课,看似卑微的吏员都可以升迁为官的前程。因为知道刘邦在瞻仰秦始皇之后的感慨,正见起坦率真诚的一面。
在之后的秦始皇三十四年之间(公元前213年),这个时候是刘邦在当泗水亭长的第十个年头。
李宗将自己的所有势力已经慢慢集结,自己的家人也在准备着搬往咸阳城。但是王月却因为痛恨秦始皇而拒绝前往咸阳,也就是秦朝的首都。他告诉李宗,允许自己的孩子去学习,但是绝对不允许让他当上官。李宗答应,之后便是带着王明离开。只留下王月一个人,哦,对,他还找了一个不是多漂亮但是比较贤惠的妇女,有一个五岁大的小姑娘。
(之后再说李宗)
这个时候,秦始皇周围的知识分子都是古心古貌的儒生。而且当中有一个人一直要求秦始皇把一些封地拨向自己的王子王孙们,给一个封号。但是秦始皇明显不愿意,可是这个儒生确实没完没了的瞎BB,最后惹得秦始皇让群臣讨论,最后就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禁书运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