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别缺执行力
所谓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效益、成果的关键。执行力包含完成任务的意愿、完成任务的能力、完成任务的程度。
对个人而言,执行力就是办事能力;对团队而言,执行力就是战斗力;对企业而言,执行力就是经营能力。衡量执行力的标准,对个人和团队而言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工作任务;对企业而言就是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孔子在《论语》中曾提出:“言必行,行必果。”这个“行”指的就是执行。古今中外,人们都总结出一个规律:去做才是硬道理。
有一个人吃饭时,不小心碰掉了一根筷子,因为当时人很多,就没有立即去洗。这个人试着先用一根筷子吃饭。结果,看似普通的筷子,少了一根,使用起来却是超出想象的困难,几乎可以说,用一根筷子根本不可能吃饭。
从理论上来说,用一根筷子吃饭,应该能够吃到正常餐量的一半,但事实并非如此。假如一双筷子的功能是100的话,那么当它们一起用的时候,每一根筷子的功能就是50。但当它们少了一根的话,那么它们分别的效率就不是50,而是0。雄心壮志与执行力正如两根筷子,缺乏执行力的雄心壮志最终也会成为泡影。
1861年,美国内战开始。战争开始的初期,林肯所代表的北方所处的局面颇为不利,在战场上连连失利。林肯为找不到一名合适的指挥官而苦恼,先后任用了四名总指挥官,但他们没有一个人能“100%执行总统的命令”——向敌人进攻,打败他们。然而一场关于亨利要塞和多纳尔森要塞的战役却改变了美国历史,让人想象不到的是,改变美国国家历史命运的竟是一个无名小卒。
1862年年初,北方与南方的战争已进入到关键性阶段。可是美国总统林肯还在为总指挥官的人选伤透了脑筋。“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人。”林肯对军区司令哈勒克说,“我希望这个人能不找任何借口,100%执行我的命令,并且敢于承担全部的责任。”哈勒克将军推荐了当时还是无名小卒的格兰特。
1862年2月6日,格兰特率领18个团17万大军在海军准将富特的炮艇护送下,乘运输汽船溯田纳西河而上,开始了这次历史上最富想象力的战役。炮艇首先轰击了亨利要塞,格兰特的军队乘势冲进去,攻下了该要塞。但南部军队多数已退到多纳尔森要塞。格兰特的部队急行军20公里直逼城下,布下了包围圈。格兰特以海军炮艇封锁坎伯兰河,以陆军三面围城,多纳尔森的守军补给完全被切断。守卫此城的司令官是格兰特在西点军校时的同学,惮于格兰特的勇猛。他派人询问格兰特,如果他开城投降将获得什么样的好处。格兰特断然回答:“没有任何条件可讲,只有立即无条件投降,否则马上下令进攻!”
这段话使联邦军队大受鼓舞,格兰特因此赢得了“要求无条件投降的格兰特”这一美称。当南方军队竖起白旗,15万名士兵放下武器时,格兰特取得了北方到那时为止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从而收复了肯塔基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