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78301/">危机中的忧与思(财经郎眼07)最新章节!
苹果公司的灵魂人物史蒂夫·乔布斯辞世,引起全世界“果粉”与非“果粉”们对他的致敬和缅怀。与此同时,“占领华尔街”抗议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华尔街金融巨头们成为众矢之的。同样为美国造就了神话,为什么竟遭遇如此不同的待遇?
《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北京物价真比纽约高吗》的文章引起舆论对中美物价的再次关注。经过对比发现,奢侈品在中国的价格比在美国高得多,而那些跟服务、知识产权相关的产品,美国又比中国高得多。是谁在购买天价商品?这种畸形消费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令人担忧的问题?
利比亚战争以卡扎菲政权的全面崩溃暂时告一段落。当我们回顾整个事件的时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法国、德国跟美国唱了一出非常奇怪的戏。法国,从外交的“无名小卒”华丽转身,成为反恐急先锋;德国,从过去的“人权卫士”也华丽转身,变成孤立主义者;美国,却从过去的“国际警察”华丽转身,变成“跑龙套”的。是怎样的利益驱使这三个国家做出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选择?中国在这一事件中的表现又该如何评价?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美国是轻伤,欧洲是重伤,中国表面上没事,其实是内伤。面临同样的危机,各国的政策都不相同。美国是大力发展制造业。中国用4万亿投资拉动。欧洲自认水平不够,什么都没做。几年过去了,美国恢复是最好的,欧洲居中,中国倒成了最差的。如果当时我们像欧洲一样,什么都不做,中国现在会是什么样呢?
有关全球经济是否将经历二次探底的担忧越来越多。而中国面临的真正危机并不是二次探底本身,而是我们对二次探底的无知。金融海啸所造成的危机是第一次探底,是非常快的探底。第二次探底不是这样的,它一定是非常缓慢的,让你察觉不到的,而且是长期的。我们如何走出危机?现在各种力量都指向了一个方向,就是继续靠投资拉动。这让人非常地担忧,因为这种大当量的投资相当于给经济注入了吗啡,它是一针剂的刺激,刺激完之后怎么办?
2011年对马云来讲注定是多事之秋,昔日他是像“圣人”一样被崇拜,今天是像凡人一样被批判。马云作为一个当年的教主,跟淘宝的中小卖家是有过很长一段蜜月期的,现在却互相伤害,互相撕裂。我们不禁想问,当年的蜜月期是如何来的,又是如何没的?2010年的数据显示,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10%,但是网购占到百分之十几,2011年很有可能占到全球的20%。我们的网络普及率远远没有日本、美国那么高,可我们的网购为何如此发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