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说要抢占汽车市场份额,还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因为第一批无限动力汽车,售价肯定会非常的昂贵。
首先,就是高昂的成本。
他们都是无限动力汽车配件供应链的公司,有的还负责一部分组装,能差不多了解制造成本。
光能接收转化器的成本非常高昂,材料采购、制造、装配,再加上缴纳的税-收,大概就在七万到九万人民币之间。
因为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要求比较高,其他部分的材料、制造、装配成本,肯定在十万人民币以上。
所以汽车出场的成本,肯定不低于二十万人民币。
其他部分最昂贵的是蓄能电池和高功率电动机,两者加在一起,就占据其他成本的一半儿。
如果再考虑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软设施,比如控制系统软件、汽车内外设计等成本,保守估计成本也能达到三十万人民币。
这还没有算上研发成本,以及升空的卫星成本。
所以,无限动力汽车的售价,肯定会非常的昂贵,而高昂售价且制造数量有限的汽车,根本是无法占据市场份额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早就对汽车售价有过评估,最低售价也不低于一百五十万人民币。
因为第一批只打算生产一万台,全部售卖,去除掉缴纳税收、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等等,能回笼超过一百亿人民币资金。
这就是回本。
如果想要实现大规模的盈利,就要考虑制造第二批汽车。
第一批汽车是用来打开市场、打响无限动力汽车名头,并实现研发、制造成本回收的。
汽车售卖以后,还要考虑到后续保养、维修等问题,需要很多的人工来参与,国内主要城市都要投资建一个专门的技术中心,就需要一系列的投入。
无限动力汽车销售以后,也必须要有一定的收入。
能源,也是后续收入的一部分。
无限动力汽车确实能够一直行驶,但行驶肯定也是要花钱的,而关键就在于光能接收转化器中的空间光能传输设备。
这台设备布置是接收光能,也添加了监测记录系统,可以把接收到的光能数据,记录到电子系统中。
电子系统,是无限动力汽车软设施的关键。
当提出无限动力汽车的概念时,赵奕就交代了汽车电子系统的研发,他还亲自参与其中,做出了电子系统的整体构架。
作为一家上游的科技研发企业,汽车部件采购、制造都可以交给下游的供应链公司,但软设施一定要掌握在手中,他们所研发的电子系统,不仅仅能够记录接收光能、转化电能的数据,还需要保证随时锁定每一台汽车的位置、及时状态等,另外,还可以应用主控制端的权限,对每一台汽车进行及时的控制。
这并不是要窥探用户的隐私,而是保证汽车的技术安全,依靠权限保证车内人员的安全,并提供后续的一系列服务。
当然,留出‘软设施’服务端口,也是很重要的部分。
就像是有些手机,拥有封闭的系统一样,拥有了完善的车载服务系统,就可以依靠服务端口,为汽车提供一系列的软服务。
比如,最直接的音乐服务。
这些都可以是收费的,也可以变成不收费的,不管后续怎么做,留出端口肯定是正确的。
现在定下的只有能耗收入,无限动力公司对能耗收入计划,汽车每公里支付在01到02人民币之间。
这个能耗成本略高于电动汽车,远远低于燃油汽车。
但实际上,能源传输相关的收入,暂时也只是个名头而已,因为第一批无限动力汽车,数量是非常有限的。
一万辆汽车,平均每一辆汽车行驶一万公里,能源传输相关的收入,也不过只有一千万人民币左右,是汽车销售收入的添头而已。
——
在完成了光能接收转化器测试后,合作厂商们的动力高昂,他们对和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合作,态度都变成了‘哪怕是亏本,也必须要保证质量’。
这个无限动力汽车技术入场的机会,可是花钱都买不到的。
赵奕邀请合作企业,来参加光能接收转化器的测试,目的也正是希望他们能制造出更好的产品。
一个月后。
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控制室,收到了航天局的消息,知道聚能卫星已经划入既定轨道。
同时,聚能卫星正在慢慢的展开圆翼。
这个过程需要两个小时左右。
在完成了圆翼展开以后,聚能卫星就会快速转化太阳能,拥有超过一千千瓦的功率,足以支持内部设备的运作,同时,会开启空间光能传输组建,建立能源传输的通道,空间链接设备组建也会开启。
航天局的控制室,能直接受到聚能卫星传输的影像,并查看、控制聚能卫星。
他们会把影像、检测数据都传到奕星无限动力公司的控制室。
很快。
赵奕就收到了控制室的消息,聚能卫星运转一切正常,同时也得到了一系列的数据。
通过一系列的检测数据,可以测算出聚能卫星,最高每小时可以传输19乘以10的十二次方焦耳的光能。
这个数据也就代表,接受端以百分之五十的功率转化电能,也能轻松超过25万千瓦。
“25万千瓦,比预想的要高出一些!”
“百分之八十,也是20万千瓦。更何况,光能接收转化器的电能转化率,可远不止百分之五十。”
“这么多的能源,可以支持一万台的汽车,以中等功率持续运作,第一批生产一万台汽车,还是保守了!”
赵奕带着思考着看向样车,样车整体充满了科技感,仿佛就是未来科技的产物,是以红色搭配灰色为主色调,后端带有符合动力学的尾翼,车速高过一百迈时,尾翼就会自动展开。
样车是五人座轿车,方便用户出行使用。
现在样车大部分已经装配好,只是没有安装核心的光能接收转化器,聚能卫星正式运作,就可以测试光能接收转化器,随后就可以向交通部门,申请上路进行测试。
样车测试会持续两个月左右,跑过足够多的公里数,收集到足够多的信息,通过相关的审批以后,就可以正式对外销售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