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武慢悠悠地说道:“筑城,修关罢。”
筑“长安”之城,修武关、函谷关、伊阙关。
怎么又想着修函谷关啦?后面是吕武想明白了一件事,武关是防着楚国,伊阙关是防着范氏,函谷关则能作为都城的门户。
说白了,修建“长安”的这一片区域真的无险可守,以吕武谨慎的性格还是决定加上一道保险,哪怕函谷关的存在会造成一些麻烦,该修还是要修的。
当然,说是筑城和修关,还是区分先后顺序的。
动用了三十万人工的“长安”在三年之后已经初具规模,外围城墙成型,里面的宫城修建进度达到六成,城区各坊进度约是三成。
比较困难的部分已经差不多,剩下的那些再花两年的时间怎么都应该弄好了。
其实也就是阴氏了,换作是其它家族或是国家级别,没几个能一下子开启这种规模的工程,要不就是没那么多的人手,不然就是财帛和粮食供应不上。
阴氏为了修“长安”前前后后准备了八年之久,先期的探勘,再加上工坊的预设,少不了对材料的收集,真不是吕武嘴皮子一动才全部从零开始做准备。
所以,与其说“长安”五年完工,不如说是前前后后耗时十三年。
第二个大工程并不是武关或伊阙关,而是函谷关。
伊洛之戎和陆浑戎还没有被完全击败,阴氏也没有移民过去,修建武关的成本着实是太大了。
想要修建伊阙关?总该先去进行勘察,根据有利地形来进行规划;另外,伊阙关选址在周王室边上,并且距离范氏核心封邑有点近,太早修建不知道会惹出什么事来。
阴氏在筑“长安”城的同时,修建函谷关的相关准备也行动起来,两个地方的大动作根本瞒不了人。
大家现在就看着阴氏的一举一动,猜测到底要搞什么玩意。
“我闻士匄动用郑人修葺‘新郑’,其速从重。”吕武很高兴士匄有这个觉悟。
阴氏动用了三十万人筑“长安”城,人是哪来的?约二十万是来自郑国的收获,也就是前一次南下时捕捉的俘虏,剩下的那些则是秦国那些冥顽不化的残余。
所以啦,吕武完全还有足够的人力去为修建函谷关做准备,等“长安”的工程减少之后,再将修建“长安”的劳力调去修建函谷关。
吕阳当然能想明白范氏为什么要重新修葺“新郑”了,是要当作新的核心重镇嘛。
他问道:“荀氏可有动作?”
中行吴近期做什么都慢了阴氏和范氏一拍,不太好搞清楚是思维跟不上,还是荀氏的硬实力不允许。
吕武皱眉说道:“我料荀氏将会攻伐邯郸赵。”
合适让荀氏来作为中心的地皮不少,要说最佳的选择则是“邯郸”了。
其实,中行吴不选“邯郸”都不成,选卫国那边的城邑来作为中心会直面山东诸侯的威胁,一旦政治中心时时刻刻遭到威胁,荀氏哪来的精力和余力去顾及其它区域呀?
范氏选“新郑”是靠近楚国,问题吕武不是帮忙规划了一座武城顶在前面嘛。
荀氏选在“邯郸”的话,一来是能够避免直接受到威胁,再则就是方便向阴氏或范氏求援。
当然了,中心选在“邯郸”的荀氏是便于联系阴氏和范氏,某天跟阴氏或范氏翻脸也会深受其害。
目前吕武的心思很平淡,亲自监督筑城,坐视晋国的风云变幻,密切注意范氏对南方的攻略,不会去管荀氏跟山东诸侯即将爆发的火拼。
这个也是中行吴为什么会失望而归的原因,明显是看出吕武要以静制动了。
吕阳跟着皱眉,问道:“如荀氏无罪而伐于邯郸赵,我家……”
吕武笑着说道:“范氏亦无罪而伐于赵氏。”
阴氏连赵氏的生死存亡都没有管,去管主动疏离阴氏的邯郸赵做什么?
至于说赵旃留下来的情分?阴氏庇护了邯郸赵十多年,还不够还的吗?
再则,要不是阴氏打崩了秦国还进行吞并,信不信吕武会早早就盯上“邯郸”那块地皮?
如果赵胜拖家带口来找阴氏庇护,阴氏肯定会进行收留。
赵胜想要阴氏出兵抗衡荀氏?这事想都别想的。
吕武重新恢复了淡定,幽幽地说道:“大局已定,且坐看风起云涌,静待云卷云舒,笑谈岁月流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