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81054/">直播之春秋苦旅最新章节!
季氏家臣阳虎,位高权重后,野心鼓胀,挟持了主子。季桓子逃脱后,联手三桓攻打阳虎,阳虎失败,离开鲁国。
失败后,鲁国权力重新洗牌。不!是季氏家族内部权力重新洗牌。这个时候,在鲁国大臣的举荐下,请孔子出来做官,孔子才答应。
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九年,孔子51岁。出仕为官,任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四方则之。
公元前500年,鲁定公十年,孔子52岁。由中都宰升小司空,后升大司寇,摄相事。
夏天!随鲁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孔子事先对齐国邀鲁君会于夹谷有所警惕和准备,故不仅使齐国劫持鲁定公的阴谋未能得逞,而且!逼迫齐国答应归还侵占鲁国的郓、鄵、龟阴等土地。
在孔子的大力作用和临场发挥下,齐国终于与鲁国站在了统一战线上,齐鲁结盟。此时!齐、鲁、卫、郑正式同盟。
公元前498年,鲁定公十二年。
孔子54岁,为鲁司寇,在鲁国有了一定地权力地位。他觉得施展抱负,推广他的学说思想的机会来了。所以!胆子也就大了起来。
鲁国之乱,责在三桓。三桓共同执政,最终让君王变成傀儡。所以!有了一定地权力后,孔子开始走当年鲁昭公的道路,削弱三桓。
只有削弱三桓的权力,把权力集中到君王的手里,才有利于统一施政,治理国家。政出多家,或者是政出“季家”,不利于统一治理,不利于君王的统一施政,以及君王的权威。
为了削弱三桓,必须堕三都。
开始的时候,叔孙氏与季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孔子的这一主张。
前车之鉴,阳虎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家臣的权力太大,就会拥权自立,不听主子的话。
可是!此一行动却受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的抵制。孟孙氏暗中支持公敛处父,反对堕三都。
季氏这边,也一样出现了问题。
费邑宰公山不狃起兵反鲁,率军攻入鲁国国都曲阜。鲁定公和季孙斯(季桓子)、仲孙何忌(孟懿子)和叔孙州仇(叔孙武叔)躲在季氏之宫,武子之台。
其实!不仅仅孟孙氏家臣公敛处父一个人抵制,凡是有一定权力的人都抵制。其中!包括季氏家族的上门女婿方忠。
方忠在季氏家族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觑的。特别是自从方忠接受老子的道学后,他更是大胆和公开了,进行权力的角逐。
有人说道家是顺其自然、居后、退让、无为等什么地,其实不是。这些说法都是后世学术奸细搞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诋毁道家学说思想,抬高自己的学术思想地位。
而真正地道家学说思想,是为生存而战的!生存是底线,一切影响自身生存的因素,都要去排除。
一切影响到自己生存的人,都是敌人!
道家虽然讲“人生只是一次生命的过程”,可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活到终老。自然生,自然死,才是完整地人生。所以!生存是第一位。
道家的处世哲学是:不影响别人的生存,但也不要被别人的生存哲学所影响。
别人的生存哲学严重影响了我的生存和自由,那么!别人就是我的敌人。对待敌人,道家的方法是:生存是底线!我尽量避让你,当你步步紧逼到我无法生存的时候,我就要反击了。我的反击是彻底的:你不让我生,我就反过来让你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