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逊之计策非要这五万军中精锐来执行不可。”陆逊道。
“你是说……”听到这里,孙权好像有点明白了,毕竟他也不是傻人,否则他也不会被曹操称赞为:“生子当如孙仲谋”了。
“没错,我们就是要挑选五万军中精锐送给蜀国做辎重运输队。自古战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辎重运输队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大王你想,这种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掌握在我们手中,会有什么后果?”
孙权闻言,眼睛骨碌碌地一转,登时想明白了陆逊的计策,不由得抚着他颌下的黄须仰头哈哈大笑起来。
陆逊的计策很简单,就是将五万军中精锐假冒成壮丁送去给蜀国。当蜀国将这五万壮丁充作辎重队时,就相当于有五万东吴精兵潜伏在蜀军的后方。辎重运输是战争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一点无论哪个时代都一样。
后勤保障如果出了问题,往往就能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攻击敌人的粮道以逆转战争走势的战例也很多,远的不说,就说官渡之战中,曹操就是靠着火烧乌巢,烧掉袁绍军的粮草,才最终取得胜利的。
如果五万东吴军精锐潜伏在蜀军的辎重队中,在蜀魏战争到了紧要关头时,倒戈一击,蜀军不但面临断粮、断弹药的局面,还要被魏吴两国前后夹击,到时候会有什么后果就真的难以预料了。
“王上,蜀国能战的军队唯有刘禅这支犹如亲军般的ng军而已,这次如果能成功,必定能使这支火器部队全军覆没,甚至活捉或打死刘禅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ng军一去,或者刘禅一去,蜀国就会迅速变成一盘散沙。到时候大王想占领益州将易如反掌也。”
讲完计策后,陆逊又加了一句,孙权听后大喜过望,他兴奋得站了起来,拍着掌道:“好!好!好!伯言真是寡人之张子房也。”孙权也不怕陆逊惭愧,竟然将他和张良相提并论。
“不过这件事还请王上保密。”陆逊道。
“这个自然,寡人晓得怎么做。”
没等到第二天,孙权在下午就召集了群臣宣布自己的最新决定。毕竟陆逊的计策并不复杂,说服孙权的过程也很简单,一个中午时间非常充裕了。
当然,具体的行动方案是很复杂的,例如这五万人平时怎么联络、怎么样组织起来,这样偷运、私藏武器等等。这些具体行动方案当然不是在这个时候由这两个人来策划。这两个人只要商量出了大方向就行了,其余的将由具体执行人员去完成。
下午,当群臣听到孙权说要按照蜀国的要求,给他们送去五万青壮时,全场哗然。众人纷纷表示自己的不满,很多人都大骂陆逊蛊惑君上,一些大臣甚至马上就弹劾他,要求孙权治他死罪。
孙权深知“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的道理,基于保密的原则,他没有将陆逊的计策讲出来,甚至连这些青壮是由军中选出来也没有说。毕竟这件事情的成败就看蜀国有没有及时发现他们的阴谋了。
机密的事情,越少人知道越好,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暴露的危险。所以,孙权只跟朝堂上的大臣说,同意了送给蜀国五万青壮,理由嘛,就说是陆逊劝服了他,至于陆逊劝服他的理由,他却不说,让众位大臣自己去问陆逊。
他这样做自己是落得了轻松,但是陆逊就惨了,平白被他拉了很多仇恨过来。没办法,谁让他是主公,陆逊是小弟呢,小弟就要有为大哥挡刀枪、背黑锅、担仇恨的觉悟。
孙权决定了的事情,一般是很难更改的,赤壁大战时,他还要抽出宝剑劈断案几,并说几句狠话以示自己的决心,现在他上位已久,威望日盛,根本无需这些多余的动作来震慑众位大臣,只要他决定了的事情,大臣们基本上不敢有太大的反对意见。
众大臣见劝服不了孙权,于是,纷纷谴责起陆逊来,陆逊对于围着自己狂轰滥炸的大臣们根本不去理会,依然安之若泰地站在大殿上,直到孙权宣布退朝后他才不紧不慢地回家去。
所有的攻讦在他看来就如拂面的清风,对他造不成任何的影响。他不能也不屑于向这些大臣们解释,不是因为他高傲,而是因为保密,而且他也知道,日久见人心,到了最后揭盅的时候他们自然会明白自己的良苦用心。
到时候这些指责自己、批评自己的人一定会赞扬自己智深若海,一定会被自己的妙计良策折服。为了最后的微笑,他能忍,他是个坚韧的人,一时的隐忍换来最终的成功对他来说完全没难度。
东吴朝堂在往后的一段日子中依然沸沸扬扬,很多大臣还在竭力争取劝孙权回心转意,还有部分大臣不断上奏章弹劾、攻讦陆逊。孙权将这些奏章统统留中不发,暗中却加紧实施陆逊提出来的五万卧底计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