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半个月的时间,她即便有柳若涵的记忆,要创作出一首有口皆碑、品质上乘、又符合心境的词曲,基本上不太可能。
事急从权,她又何必巴着那一点骄傲,不肯做出一个稳妥的选择呢。
说起来,和**文学网并列为国内两大文学网站的终点文学网,可是有不少写重生写穿越的,抄袭古诗古词古曲,剽窃流行音乐电影,“提前发表”经典小说文章,甚至泡“日后”的天王天后……
这些情节基本上平平常常,读者都不以为奇,甚至还提供各种“想看到”“想泡到”的名字,请作者加进去呢!
可没听说谁去谴责这些个“没有道德底线”的作者或是男女主!
这么强烈的对比,莫非真的只是因为网文的受众类型不同?这个暂且搁置不论。
说起来,真要有重生或是穿越的可能,这些大骂作者以及主角三观不正、道德无底线的读者,他们真的会放弃这种“先知先觉”、“广闻博识”的金手指么?
或许那些拥有强悍自制力的人会吧,那些自身很有才华很有本事的强人说不定也会。
但是那些爱占便宜的小市民呢?那些因为对现实的低微不满而宅在家里不肯出门、日日在游戏以及幻想中驰骋的宅男宅女呢?
还真不好说……
好吧,言归正传。
半个月的时间,不足以创作一首全新的上佳词曲,却足够她将记忆中的《可惜不是你》词曲谱出,然后录制出来,以便于毕业晚会的表演。
她不敢说自己的歌曲有多受欢迎,但是自我感觉,这种风格在这个世界比较少见,难得的是,作为流行音乐,它起码语句顺畅、没有很大的语法毛病,且旋律优美、歌词正能量较高,且符合她如今的心境。
这个世界华夏联邦的音乐有些两极分化。
一方是古韵十足、平仄和谐、辞藻华美、以古乐器为主的华夏风格歌曲;一方是爱来爱去、颇有些无病呻/吟、颠来倒去、词不达意、逻辑混乱的所谓流行歌曲。
多数人都更欣赏华夏风歌曲,但不少年轻人却喜欢那些肆意堂皇、哼哼唧唧的流行歌曲,不说其他,起码旋律简单、朗朗上口,颠来倒去想怎么哼就怎么哼,自己在原歌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也是没问题的。
这个世界华夏联邦许多歌手的歌曲都是华夏风格,如今乐坛流行音乐也多是华夏风,几个成名已久的天王天后级音乐大师,其歌曲也都是华夏风格的。
人民对于华夏帝国的向心力极高,对华夏文化的凝聚力和推崇度很高,以华夏帝国公民的身份为荣,并不存在崇洋媚外的现象。
华夏联邦是世界的两大中心之一,华夏文化风靡全球,辐射到世界各地,华夏风格的歌曲为大众所接受,华语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如今华语乐坛已有些后力不继,老一辈的天王天后如刘毅华、郭青城、何湉湉、刘若芸等都已年纪大了逐渐隐退,一年也难得出一张新唱片,更别提专辑了。
活跃在观众面前的多是偶像歌手,歌唱得不怎么样,全靠一张脸卖钱,即使有刘菲菲、黄晓晓、周静伦等小天王小天后声名鹊起、连轴轮转,也无法力挽狂澜,华语乐坛颓势初显。
柳若涵之前最崇拜的音乐大师是刘毅华,一个作词作曲唱歌、三者全能的实力派华夏风歌手,曲风厚重沉稳、意味悠长,其作品曾多次获得华夏顶级音乐盛事“青梅盛会”年度最佳,并于夏历1012年8月摘取歌王桂冠,在青梅盛会的青梅玉树上留下一顶刻着刘毅华名字的状元赤玉帽。
在此之前,创办了近百年的青梅盛会,青梅玉树上只留下过三顶状元赤玉帽。
柳若涵之前的创作风格受刘毅华影响,一直偏向厚重风,对于一个妙龄少女来说,这种显得有些老气持重风格实在不好驾驭。
柳若涵到底年龄不够、阅历不足,之前创作的词曲便有些小家子气,有种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也唱不出那种沧桑厚重感。
但她在音乐方面天赋确实很高,词曲很有灵性,嗓子又好,因此才得到一些老师的称赞,且聚集了一票粉丝。
柳若涵正自走神,忽然察觉到什么,抬起头来,侧眼望去,却见语文科的老师何冠伦站在前桌不远处,一面言简意赅地讲课,一面严肃地看着她,目光中似含不满。
柳若涵一下子红了脸,似羞愧似懊恼地低下头来,没有说话,把注意力集中在听课上。
然后就感觉注视着自己的目光转移开去,何冠伦讲课的声音很有磁性,抑扬顿挫,简短有力,令人不自觉随着他的思维深入,沉浸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