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里叫嚣的声音让首相阿斯奎斯很无奈,悲惨的现实也让他的解释显得软弱无力,斯卡帕湾事件是海军的失误,但作为首相,阿斯奎斯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除此之外,他还要承担来自英国皇室的压力,虽然皇室的声音不像议会那样直接,但要求击败德国人、尽快结束战争的意思他还是听得很明白。
“所以,我们只能加快战争的脚步,封锁北海的计划非常优秀,却不符合现实的需要。英国人民需要一场胜利来坚定战争的信念,我们也需要一场胜利来巩固来之不易的地位,先生们,怎么做你们来执行,我只需要你们带来好的消息!”理所当然的,阿斯奎斯将压力转移到海军头上,第一海军大臣费舍尔和第二海军大臣丘吉尔只能咽下这枚苦果,并向本土舰队下达了主动出击、尽快歼灭公海舰队的命令。
卡拉汉被迫辞职后舰队副司令官约翰-杰里科海军中将成为新的舰队司令,刚刚就职的他甚至羡慕辞职的卡拉汉,因为他不用继续面对这个烂摊子——逃走的德国潜艇还没有被找到,搜寻舰队已经进入了北海,几次摸到了那艘潜艇的行踪,却一直没有传来击沉对方的好消息;事故调查行动已经展开,针对德国潜艇如何进入斯卡帕湾的调查进展缓慢,海军军官、情报官和工程师组成的调查组百思不得其解,得出的结论是内部存在间谍,泄露了斯卡帕湾的水纹、海流、洋流和沉船分布情况这些机密信息;三艘主力舰的损失让本土舰队主力舰的数量下降到一个危险的水平,与德国公海舰队的差距缩小,也进一步加大了海战失利的可能性;伦敦方面的督促迫使杰里科制定出击计划,用现有的战舰与公海舰队决战。
以上四个方面的因素让杰里科心绪不宁,按照他的想法,将公海舰队彻底堵在威廉军港和不莱梅港,是最好的战术,即使进行舰队决战,也要等到后续主力舰下水服役、本土舰队数量上占据绝对上风再开始。1911年末或者1912年中都是比较完美的时间,但绝对不是现在。
可惜战争从来不仅仅是士兵与士兵之见的对抗,也不仅仅是战舰与战舰之见的对轰,它是政治的延续,一切战争行为都服务于政治目的。协约国在陆地战场上的不利局面要求海军在英吉利海峡提供支援,近三十万英国远征军需要海量的作战物资,他们需要完全控制英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制海权。大西洋上英国运输船也需要分兵保护,航线对于英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那三十万远征军,伦敦迫切的需要海军击败公海舰队,抽出力量来保护脆弱的航线,降低德国潜艇的威胁。最后,俄国人被孤立在东欧,一天不打破波罗的海航线,俄国人一天得不到支援,所谓的同盟关系将因为没有英法的协助而变得岌岌可危,俄国人在德奥联军的打击下面临失败的危险,东线如果崩溃,西线也好不到哪去。
就在英国人因为斯卡帕湾焦头烂额的时候,34号潜艇终于摆脱了英国驱逐舰的追博,进入北海德国控制区域。这段经历是邓尼茨人生中最悲惨的一段时间,他相信以后的日子里也不会有比这段经历更难熬的了。身后是无数英**舰,自己要使出浑身解数,不断的计算、观察,至少有五次被英国驱逐舰发现,但都被艺高人大胆的邓尼茨躲了过去。按照邓尼茨的说法,能够成功回来,运气的成分占到了九成以上。
“给基地发电,汇报战果和我们现在的位置,记住,一定要用最高级密码,我可不想即将回家的时候被英国人击沉!”邓尼茨对身边的大幅道。
终于进入安全区域,34潜艇可以放心大胆的上浮,清新的空气涌入艇舱,将说不出什么味道、令人作呕的浊气挤走。艇员们纷纷爬出来感受真实世界的美好,他们胡子拉碴、面目憔悴,海军军装上沾满机油和污垢、看不出本来的颜色,就像在厕所里生存了一个月一样——他们距离精神崩溃也只有一步之遥。
三天后的上午,威廉军港上站满了身穿军装的军人,让人回想起了四艘德意志级战列舰抵达军港时的场景,德国海军在不断地成长,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让人更加坚定了战胜英国海军的信念。迎接人群中最受人尊敬的无疑是德国皇帝威廉二世,他身边的军人们将星熠熠,提尔皮茨、海茵里希、舍尔、希佩尔等等,而今天的主角之一——潜艇部队长官雷德尔只能靠边站。
不过雷德尔一点埋怨的心思都没有,因为今天注定是他最辉煌的一天,自己的手下——邓尼茨率领的34号潜艇三天前发回密电,偷袭斯卡帕湾行动成功,击沉三艘英国主力舰——这一点德国间谍也从英国得到了不少线索。雷德尔将消息上报海军参谋部,经过核实,可以确认密电的准确性。于是开心之下威廉二世决定亲自到港口迎接德国的英雄。
“欢迎回家,我的勇士们!”威廉二世站在邓尼茨等人面前久久不语,他紧握着邓尼茨的双手,潜艇兵们邋遢的样子和奇怪的味道都没有引起威廉二世的反感,比起击败英国海军,比起击沉三艘战列舰,这一点点味道算什么呢!(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