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发现了一些铁矿蕴藏,也因为矿石品质太差,不值得开采冶炼,导致了南方富庶,但是却缺少铁料的现状。
现如今李霖拥有着先天性的优势,再加上借助了投靠他的道门的帮助,另外他的神魂麾下现在也招募到了大批人手,在各地设立了夜游神,负责代他管理各地阴界的事务,他授予这些夜游神探查神通,很快就发现了不少可用的矿藏。
其中小型的铁矿在山阳郡之中就有四处,还发现了一处储量不小的金矿,一处铜矿,这些矿藏所在的土地,立即被李霖圈禁了起来,由商团负责组织开采,不受地方官府的辖制,一旦这种事交给地方官府去办的话,即便是再清廉的官吏,最终也会想办法伸手分一杯羹,所以目前李霖采用的办法就是交给商贾来办,由郡守府统一管控。
这样可以统一人力物力资源,更快的得到回报,因为商贾们为了利益,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收益,这种事还是交给商贾们去做更快一些,当然所产的金银铜铁,只能交给他来统一调配,决不许轻易流出他的辖域之中。
到了这个时候,李霖已经掌控了山阳郡全境和近半的余杭郡,辖域之内的人口数量,终于突破了两百万之众,麾下更是拥有精兵近四万人之多,本来他还有能力招募更多的兵卒,但是考虑到江南本来就地广人稀,偌大的山阳郡只有一百多万的人口,接下来需要大力发展农业。
乱世之中最值钱的并不是金银,这一点他有着比任何当权者都清晰的认知,最值钱的乃是粮食,有了粮食自然不愁招募不到人口。
永和三年之中,北方各地都陷入到了战乱之中,目前虽然十王之间还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冲突,但是这些封王却在封地之中,对抵触他们加强对封地的控制的豪门望族举起了手中的屠刀。
这些各地的郡望世家绝不甘心既得利益被这些封王夺去,所以不少家族选择了武力对抗这些封王对于他们利益的侵袭,这就导致了北方开始彻底陷入到了战乱之中。
就在李家撤离兰县不久,徐州便被卢王军攻克,徐州郡守张宗正被俘,卢王将张宗正满门抄斩,并且将张宗正凌迟处死。
跟着张宗正一起遇难的还有以前和李家关系不错的赵司马的家族,另外一同遇难的还有徐州当地十余家大户。
紧接着卢王便挥师海州,兰县当地也遭了兵祸,卢王军进入兰县之后,强征当地民壮入军,而李家庄原来的铁矿和铁场,也被卢王强征,接手李家庄的那家大户,也被乱兵攻破庄子,在庄子里杀了不少人。
余家幸好提前接到了余烈的书信,知道余烈现如今在李霖手下为官,于是余家也将大部分族人提前迁出了兰县,借李家的海船,迁至了临海州,虽然没有像李家这样走的这么干脆利索,还留了一些产业,但是好歹却也算是躲过了这场兵祸。
李霖特意给余家在临海州划出了一块地,并且给他们了一个新的庄子安置余家族人,现在余家也彻底被绑在了李霖的战车上,成为了李霖最忠实的拥趸者。
余家虽然经商水平一般,可是李霖还是给他们在商团之中留下了一个位子,另外李余二家在临海州合作开设了一个大型的织造坊,这座大型的织造坊功能十分健全,拥有缫丝作坊、织锦作坊,丝绸作坊,还有棉纺作坊,利用余家祖传的技艺,大批量开始生产棉布。
现如今棉布的优越性已经被很多人所认知,感觉穿着棉布的衣服,比麻质的衣服更舒服舒服,特别是冬天,贴身穿会感觉更暖和,如果是衣服之中填充了一层棉絮的话,那种棉袍既松软,又很暖和,所以棉布短短两年的时间,便走入了千家万户之中,成为了稍微有点钱的人家必购之物。
特别是棉袍这种东西,到了冬季北方商贾求-购者的非常多,价格也非常之高,其中的利润自然也超乎人的想象。
现如今种植棉花,已经成了李余二家的主要农产品,这些年来李家在各地都拿到了不少土地,其中的旱田基本上除了种一季春小麦之外,都要种一季棉花,见到棉花的好处之后,不少人都想方设法的偷一些棉铃,回去偷偷种植。
李霖下令李家的农庄管事不得干涉,只要不是大量的窃取,就任那些农民偷一些棉种,回去种植,总之现在只有李余二家掌握了棉花的处理方式,技术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而且还在不断的对棉布的纺织技术进行改进,再加之余家祖传的织布机效率也比一般的手工织布机高很多,更是采用了大规模集中生产,生产成本不是一般小农小户手工织布可比的。
这种大规模的集约化生产,在生产成本上比起小规模的手工作坊都要好得多,产能产量也高得多,所以根本不担心小农小户会挤占李余二家的棉布市场,相反还会给李余二家的棉布作坊提供大量的生产原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