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法国的理想很简单,一直做梦要称霸欧洲大陆,在世界大战前英法的矛盾主要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
华皇其实从来没有将英法放在眼里,在欧洲,华皇最看不上的三个国家,就是英国,法国,意大利,英法烂泥扶不上墙,尤其是法国,这么好的地理条件,这么大的一个统一国家,哪方面都完爆德国,但是一直被英国压制,在德国最近几年崛起的过程中,眼睁睁的看着德国像是变态一般的成长而无所作为。
还有华皇现在出访的意大利王国,更是一个国际笑话,能造出最好的军舰,能造出最好的武器,但是一打仗就掉链子,永远只能成为大哥手下的炮灰。永远是一流的军备,二流甚至三流的军事实力。
华皇敢于同英国这么直接的叫板,还因为华皇看透了英国人的外交政策,英国人牢牢抱着的外交政策就是两个字——均势!容忍和培养出一个个强大的对手,这都是英国人的功劳。
除非是清政府这种一推就倒的对手,要不然,英国实际上对哪个大国都不敢随便动手,华国虽然还是起步阶段,但是统一之后的华国,在华皇手中,已经是大国,这是国际社会中不争的事实了!
华皇对于这一点是有信心的,要不然也没有必要亲自跑到欧洲来搞外交了。
为什么十九世纪的国际体系是基于均势?
因为不维持均势,就是再出现一个拿破仑的帝国。
没有哪个欧洲的国家愿意被别人统治。
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是其中原因之一!
大陆均势政策,主要是因为国家利益。
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需要广阔的海外市场和殖民地,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了争夺和掌管欧洲和世界霸权而长期实行这一政策。
英国于17世纪较早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期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掌握了海上霸权;英国又是最早进行并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840年,英国的工业产量约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5%,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1%,处于“世界工场”的地位。
客观条件同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海权是分不开的。
英国是一个海岛国家,位于欧洲大陆的边缘,对于欧洲大陆上的列强之间的争斗可以坐山观虎斗;同时法、德、俄等国为争夺大陆霸权而进行的斗争从未停止,也为英国推行这一政策创造了客观条件。
英国人的想法其实很简单,联合抗法,联合败俄,联合制德,扶德抑法。
要说搅屎棍,华皇认为英国人自己才是最大的搅屎棍,永远都是高声叫骂的角色。
所以,华皇才对英国不敢最后宣战,抱有幻想。
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得到了华皇的直接指示之后,便出去执行华皇的方案去了,现在华皇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的分工很明确,华皇在大政方针上指手画脚一通,把自己的想法和意图说清楚,而卡特丽娜卡芙公主就是华皇最忠实的执行者。
英国实行“均势政策”的主要具体措施:17世纪到18世纪,为了争夺欧洲霸主地位和世界殖民霸权,与法国进行多次战争,击败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先后组织和领导七次反法同盟,干涉法国革命,目的是争夺世界市场和霸权,打破拿破仑称霸欧洲的局面。
19世纪上半期,沙俄向欧洲扩张,成为欧洲大陆的强国,严重影响了英国的大陆利益。为了争夺巴尔干,联合法国在1853—1856年的克里木战争中打败沙俄。
19世纪后半期,普法矛盾激化,发生普法战争。后因法德矛盾发展为三国同盟与法俄军事协约集团对峙.英国保持了“光荣的孤立”。
19世纪末德国崛起,严重威胁英国在欧洲大陆和全球的利益,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英国先后调整了与法俄的关系,形成了三国协约与以德国为核心的三国同盟对峙。并在一战中联合法俄打败德国。
说白了,保证英国的利益,必须维持欧洲大陆不存在大国。
维也纳体系与神圣同盟,都是为了保证均势,不再出现拿破仑帝国神圣同盟!
也正是出于这些原因,华皇才敢一而再再而三的对英国强硬,而向法国抛出橄榄枝,甚至牺牲亚洲的一些小国的利益,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也是华皇之前就想好的对付英国人的方法!
满清要说真的留给华皇一点遗产,也许就是中国在亚洲的大国地位了!
这不能算在满清的头上,应该说是从秦始皇开天辟地统一大中华开始,整个亚洲就都是以华国为中心大国的!
这一点,能帮助萌总裁现在在实力不够的情况下,在国际社会上玩弄外交权术,不至于什么都做不了,整个亚洲的国家对于华国传统大国的地位的承认,就是华皇最大的武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