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14124/">甲午崛起最新章节!
“自保的问题不大。”轩建章其实心里也没有底气,但是觉得实在不行的话,就退守福冈,还是可以的,毕竟华军有武器装备的优势,在开阔的内陆城池中,防守还是有优势的。
李鸿章听出了轩建章底气不足,自然不会说破,鼓励了两句话之后,挂上了电话。
反正现在就这么点实力,在没有外援,没有后备物资保障的情况下,具体该怎么打,李鸿章相信轩建章这种久经战阵的军人,心里应该有数。
而事实上,情况比李鸿章和轩建章预料的还要糟糕。
日本政府军本来就还有25000多军队,天皇咬紧牙根,从本州岛各处调兵,又凑出了30000多大军,加上山县有朋本来手里的兵马,总数达到60000,粮草可供应大军半年使用,的确是兵强马壮。
最关键的是,这60000多人,还全部都装备了火器,而且有半数的士兵,将手中的各种杂牌步枪(大多来自美国的南北战争淘汰产品)换成了英国人的1853式恩菲尔德!
这都是伊藤博文在欧洲外交上的成功,从目前来看,华皇的外交,没有丝毫的进展,而伊藤博文的外交是很成功的。
不仅让各国抵制华国,两大势力集团冷淡,甚至仇视华国,还采购了大批步兵制式装备。
1853式恩菲尔德这一种步枪作为新一代制式步枪,参加了一系列的殖民地扩张战争,它采用的正是上述的打击底火激发方式。与此同时,这种新武器还采用了带有膛线的枪管。
膛线有助于提高步枪精度,同时也提高了步枪的有效射程。具体技术进步的过程暂且不言。
1853式恩菲尔德甚至是印度叛乱(后世的历史也管它叫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导火索。
起义爆发的直接导火线是关于子弹润滑油的传言。
1857年初开始在雇佣兵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东印度公司以猪油、牛油混合的润滑油涂在来福枪(正是1853式恩菲尔德)的子弹纸皮包装上。
由于印度教徒视牛为神灵忌食牛肉,而伊斯兰教徒则视猪为污秽之物,而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在装子弹之前,士兵又必须用牙齿来咬破来福枪子弹的纸皮(纸质定装弹药的使用方法)。因而,土兵们都拒绝使用这些子弹。
东印度公司宣称,这种说法只是谣言,并且已经换了新的用腊作润滑剂的子弹。
但是印度士兵依然怀疑润滑油不干净,拒绝咬掉新枪支所使用涂了润滑剂的子弹壳。之后一些与新式步枪相关的冲突直接导致了起义在各地爆发。
这支步枪从1853年服役至1867年,与布朗贝斯相同,因为新技术变革,这把步枪最后被送回工厂进行改造。
日本人现在手上用的,有的是1853式恩菲尔德,有的就是已经改造好了的施奈德-恩菲尔德步枪,性能各方面,并不输给华军上一阶段的总裁1874式步枪。
施奈德-恩菲尔德步枪是1853恩菲尔德的改造型。
由于美国人史密斯和威生在1860年设计了有蛋壳、底火、装药和弹头的完整金属子弹,所以采用后膛装填和激发成了可能。
之前的两代步枪都是从枪口装填,因此装填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情,而后膛装填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提高了射速,步枪从每分钟2-4发,上升到了每分钟近10发。
很可惜的是,这种步枪需要手动打开很有可能因为长时间射击而发烫的后膛闭锁块,还要把弹壳想办法晃出来,无形中增添了不少麻烦。
于是,对一种能够由机械结构完成开闭锁和抛壳动作的步枪的要求被提上了日程,使得这第三代大英帝国步枪只在本土作为主力步枪服役了5年。
当然,英国人给日本人的都是淘汰枪支,绝对不会把现在正在广泛装备的马蒂尼-亨利步枪拿出来。
即便是这样,也让日本政府军,不单单是在军队数量上,在军事装备上,也同样上升了一个档次。
这一次,不但仍然是由山县有朋亲自指挥,明治天皇在盛怒之下,还派了有栖川宫炽仁亲王亲赴前线督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