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v/bk_15372/">盛唐不遗憾最新章节!
李隆基已经习惯于每隔一段时间,看到李安发明的新东西,这会让他的内心兴奋不已,但如今,李安已经连续很长时间,没有将新发明的东西献给他了,这让他有些诧异,当然,也有些不太高兴。
虽然,他在李安的身边安排了护卫,但这些护卫是没有资格进入研发中心的,每次都只能守在外面,如此,李隆基只知道李安每日在研发中心忙活,却不知道具体在忙活什么。
对于李安在忙什么,李隆基当然要问工部的几位官员了,毕竟,不论是铺设铁轨,还是研发中心,都有工部官员的影子,而这两样又都离不开李安,所以,这些工部官员,理应知道李安的行踪,以及近期在忙些什么。
“陛下,李侍郎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忙着研发蒸汽火车头,铺设铁轨的事情,他已经完全不再过分,他说过,只要蒸汽火车头获得成功,将会让大唐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将会极大的增强。”
工部官员如实回答。
他们也曾多次提出让李安前往铁轨线路视察,但李安每次都以研发蒸汽火车头极为重要为理由,表明要将铺设铁轨的工作,完全交给工部官员,自己只负责研发蒸汽火车头。
“蒸汽火车头?”
李隆基与众大臣,都知道这个东西很重要,但这个东西到底有多厉害,他们是完全没有见识到,也只有等李安发明出来之后,才能很好的验证这东西的巨大用处了。
“研制进度如何了?李侍郎有没有说过,何时可以获得成功?”
李隆基关心的问道。
“陛下,李侍郎没有说具体的日期,不过,微臣看他的表情,推测已经快了吧!”
工部官员回道。
李隆基点了点头,对于李安的研制项目,他根本无力参与,只能被动的等待研发的结果,不过,好在李安就在京城,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李安发明出好东西,他可以第一时间获知,从而不至于让这些好东西脱离掌控。
在继续强调秋收的重要性之后,李隆基宣布散朝,让各位官员前去准备秋收的相关工作。
长安城正南十五里,李安正陪着颜如玉,在府邸的果园里散步,现在是秋收的季节,各种果树上都挂满了诱人的水果,很多都已经成熟了,并散发着醉人的果香。
颜如玉的肚子也挺的更大了,一眼就可以看出是个孕妇,虽然挺着大肚子有些不方便,但她还是坚持要到果园里散步。
因为闻着满园子的果香,她会感到非常的开心和幸福,况且,还有李安陪着。
而因为研发蒸汽火车头,导致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李安也只能每隔一日,在黄昏的时候,过来陪她,并一起摘果子吃。
“夫人,这个苹果是整个果园里最大的一个,来,送给你。”
李安伸手摘了一个比较大的苹果,递到颜如玉的手中。
“最大的一个?夫君怎么能如此肯定,上面肯定还有更大的。”
颜如玉不相信自己手里拿着的苹果是最大的一个。
“我摘的,一定就是最大的,夫人若是不信,可以摘一个大的比比。”
“你欺负我,我这个样子,怎么爬树,怎么摘果子?”
颜如玉撒娇起来。
“好好好,我若是发现还有比这个大的,一定摘下来送给夫人。”
李安开口哄道。
“夫君,你以前都挺闲的,最近几个月怎么忙成这样,以后也会一直这么忙吗?”
“不会的,最近在搞一个大项目,需要我时刻在场督促,而且,很快就要成功了,到时候,我大唐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安兴奋的憧憬起来。
“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快就要成功了吗?”
颜如玉也很好奇,他也希望自己的夫君,可以造福大唐,做一个非常有用的人。
“快了,若是一切顺利,估计就在这几日了。”
李安为了造出可靠的蒸汽火车头,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先后造出十几个火车头试验平台,而且是一个比一个复杂,一个比一个先进。
最后造出的两个火车头,已经算是很成功了,只是可靠性方面还是有些不足,很容易在路途中出现故障,如此,必然会大大降低火车的实用性。
在做了充分的总结之后,李安找到了问题之所在,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产生的问题进行改进,如今,改进工作正在紧张的进行当中,只要几个关键的部件制造好并装配完成,新的火车头就算制造成功了。
“秋收了,很快就要秋收了,秋收之前,一定要将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并立即投入到运输粮食的行动中。”
李安给自己定下了最基础的目标。
两日后,研发中心终于传出好消息,蒸汽火车头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新造好的火车头,沿着研发中心内部铺设的铁轨,连续运行了六个时辰,中途没有发生任何的故障,至此,蒸汽火车头算是彻底造好了。
因为在研发过程中,做过大量的试验,所以,李安知道蒸汽火车头,有哪几个地方会出现问题,为此,有针对性的准备了大量的零配件,一旦发生故障,可以快速替换零件,从而保障火车头继续行进。
当然,为了防止火车头在半路上损坏,要定期对火车头进行系统的检查,只要发现有磨损严重的零件,要及时的替换掉。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所有参与研发和制造的人才,顿时全都沸腾了,对于所有参与研发的人员来说,火车头的巨大作用自然是了然于胸,他们太了解蒸汽火车头的巨大作用了,甚至会出现和李安一样的憧憬。
“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喽!”
“蒸汽火车头造出来喽!”
“喔喔喔……”
整个研发中心全都疯了,就连相关的部门,也参与到庆祝活动之中,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甚至远在京城南门的监门卫将士,都能听得见。
“恭喜李侍郎,终于大功告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