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一听非常高兴。正在这时,有探马来报,武阳郡(今山东冠县一带)发现杨勇的援军,约五万左右,领兵带队的苏定方和伍天锡。
李世民听了吃了一惊,这五万多人马倒没什么,关键这两员主将威名远扬,令李世民不敢小觑。李世民当然知道,苏定方少年英雄,原是河北王窦建德的部属,此人要文有文,有武有武,年纪轻轻便成为杨勇手下的“四梁”之一,这是个帅才。还有那伍天锡,乃忠孝王伍建章后代,跟南阳侯伍云召是堂兄弟,手中混金镗,坐下青龙马,是个敢于宇文成都一交高下的猛将,目前是杨勇手下的五虎上将之一。这支人马一来,杨勇如虎添翼,这仗就不好打了,不行,必须得派精兵强将阻击他们。
打定注意后,李世民把房玄龄和杜如晦找来商议,房谋杜断之后,李世民决定让罗艺的人马不必到济州去了,改道往武阳方向,阻击苏定方的人马。
李世民之所以临时调整了战略,因为这两路人马仗打得太顺利了,简直是摧枯拉朽,短短几日内便拿下了临邑东部和南部的十多座州县。李世民用军事家和战略家的眼光一分析就明白了,杨勇的兵马并非不堪一击,而是杨勇的主力主要集中在山东西部的临邑、清河、武城、德州、衡水等一带,而东部和南部兵力空虚。因此,攻伐济州由刘黑闼和李孝恭这支精兵就够了,将罗艺这支劲旅抽出来对付苏定方的人马。实践证明,李世民的决策是英明的。
传令小校拿着李世民的令箭走了以后,李世民高兴不起来了,别看得了山东这么多地盘,因为他等的圣旨迟迟未到,平阳公主和罗家两位少保的取舍,他不敢抉择,连日来这件事如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他的胸口。
想起此事,李世民又在帐中徘徊起来,并州离临邑没那么远吧,这都快十天了,父皇怎么还没指示?再拖下去,杨勇各路的擒王之师都来到后,我军的优势不再,这仗就不好打了,难道京师出什么事了不成?
李世民迫不及待了,连夜又派出几名小校飞马往并州探听消息。
镜头暂时转到唐都并州城。李世民猜得不假,此时的并州还真出事了,这些天李渊在并州并不好过。
半年前,唐高祖李渊派出两儿一女三路兴兵,讨伐杨勇和汉东国,要完成天下统一大业。然而,除了二儿子李世民这路兵马捷报频传之外,其余两路人马都令他愁眉不展。首先是李建成的人马被徐茂公阻在潼关,寸步难进。
李渊对这个太子现在非常失望,李建成是他的长子,也是法定的太子,这些年跟着他南征北战,东挡西杀,起初自己对这个接班人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是随着二儿子的强势崛起,李建成南征的无果,令李渊这种满意变成了失望。
李渊自认为对李建成倾注了最大的心血,相比于李秀宁和李世民来说甚至是偏心,给了李建成二十万精兵,李秀宁和李世民出征时分别才有十万人马,而且还把自己最得力的两个谋士左右仆射裴寂、李文静配给他,武将有皂袍大将尉迟敬德、右翊卫大将军李神和驸马柴绍归他调用,这些人都是响当当的将帅之才,哪个都能独挡一面,可是怎么就干不过徐茂公和秦琼这十万人马呢?尉迟恭也被擒了,双方陷入对峙的僵局。
李渊正为这事揪心呢,不兴的消息再次传来,女儿李秀宁这路人马开始时很顺利,但在山东临邑一带遭遇了杨勇的人马,连吃败仗,损兵折将。
李渊听了这样的战报,眉头锁得更紧了,宁儿这是怎么了?论文论武,她巾帼不让须眉,不比李建成和李世民差呀,而且还有李孝恭、罗松、马三宝等大将扶助,怎么也闹成这种局面?这都是怎么了?此前我们父子可是纵横天下,所向的无敌的,难道一个前朝余余孽风流放荡的杨勇真就成了我大唐的劲敌?不行,朕要御驾亲征,助宁儿一臂之力,这次一定得铲除杨勇!
李渊刚做出这样的决定,有人来报,西厥的大王子统可比带着使者前来求婚,李渊闻听就是一愣……
↑返回顶部↑